“習近平治國理政與中國傳統文化”研討會舉行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22 瀏覽次數:次
借溫故以知新 闡舊邦以輔新命
“習近平治國理政與中國傳統文化”研討會2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吳付來、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沈衛星與會并致辭,著名文史哲學者張立文、牟鐘鑒、周桂鈿等10位專家從不同學理角度闡揚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問題。
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到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再到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天下兼相愛則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用典”帶來了一股文化熱。今年8月以來,光明日報在中國新聞獎名專欄《光明論壇》下設置《溫故》欄目,請文史大家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的用典,引發了讀者的熱烈反響,也引起了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的關注。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和光明日報社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光明日報社評論部承辦。吳付來在致辭中說,作為學習型政黨,善于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吸收、借鑒與創造性運用,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我相信只要我們秉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會成為黨在新時期治國理政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頻繁引用古語、善于引用古語、貼切引用古語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沈衛星指出,“語言反映思維,也塑造思維。我們通過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用語、用典,從而了解他治國理政的思想和精髓,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把黨和國家的事業推向前進。”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方銘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思想的線索,既是對傳統政治文化的繼承,更體現了全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高度和廣度。首都師范大學國學院院長吳相洲表示:“我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經典有兩點意義——變傳統文化為當下的傳統;提升了執政者話語能力,也帶動了全社會文化素養的提升。”
學者們借“溫故”以“知新”,“闡舊邦以輔新命”,也對《光明論壇·溫故》提出了期望。“光明日報設置《溫故》欄目,向社會傳遞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的中華名言,是一種很生動的闡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哲學史家牟鐘鑒如是評價。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