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孝道多:襲人為母送終 寶玉給長輩請安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9 瀏覽次數:次
《紅樓夢》中有孝道嗎?當然有。曾有人說,《紅樓夢》中有的只是規矩,而不是孝道。我認為不是這樣,雖然在那樣的沒落家族,只有門口的石獅子是干凈的,但對于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晚輩中的多數人還是恪守的。
在《紅樓夢》第一回,作者便自云:“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古人常將辜負父母養育、先生教導之恩視為不肖,作者既有如此之言,便可以說《紅樓夢》中蘊含著深厚的孝思想。不過,《紅樓夢》中還說過“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究竟孝與不孝,咱們往下看。
賈府子弟不肖,導致家業衰落直至被抄家革職、一敗涂地,令賈母受驚、祖宗蒙羞,固然是大不孝。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賈府子弟中也有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演繹了孝道倫理中的溫情——寶釵深知賈母年老之人喜熱鬧戲文、愛甜爛之食,故意點賈母喜歡的戲文和食品;賈寶玉折了大觀園新開的桂花,不敢自己先玩,親自插瓶、送給祖母和母親;王夫人囑咐周瑞家的不要告訴老太太人參已經朽爛的真相。等等,這些都表現了小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孺慕、體貼之情。當然,賈府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孝敬之舉則是賈政與王熙鳳在賈母面前的娛親行為。賈政性格迂闊、不茍言笑。可是,作為孝子典范,他卻有著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心意,書中多次寫到他體會賈母心意并努力承歡取樂的場景。元宵節散朝之后,賈政陪賈母猜燈謎,故意亂猜、挨罰;出燈謎給賈母猜,又偷偷讓寶玉把謎底告訴賈母,總之,就是要讓賈母高興。又一次元宵節,賈政陪賈母玩擊鼓傳花的游戲,為了博老母親一笑,一本正經、道貌岸然的賈政居然當眾講“怕老婆的丈夫給老婆舔腳”的笑話,真是用心良苦。
書中有沒有以孝感天動地之人呢?有,乃花襲人。第十九回,“當日原是你們沒飯吃,就剩我還值幾兩銀子,若不叫你們賣,沒有個看著老子娘餓死的理。”最后襲人并沒有記恨母兄,而且還為母親送了終。襲人此孝與董永賣身葬父很相似。
《紅樓夢》的核心人物賈寶玉在家庭里也不乏孝的表現。他每天早晚都要向長輩請安(晨昏定省)、有好東西首先想到長輩,例如第三十七回秋紋介紹寶玉的舉動:“我們寶二爺說聲孝心一動,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見園里桂花,折了兩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來說,這是自己園里的才開的新鮮花,不敢自己先頑,巴巴的把那一對瓶先拿下來,親自灌水插好了,叫個人拿著,親自送一瓶進老太太,又進一瓶與太太。”在家里,他能遵守長幼禮節,在經過賈政的書房時,他是一定要下馬的。第五十二回寫道:寶玉在馬上笑道:“周哥、錢哥,咱們從這角門走罷,省了到老爺的門口,又下來。”周瑞側身笑道:“老爺不在書房里,天天鎖著,爺可以不用下來罷了。”寶玉笑道:“雖鎖著,也要下來的。”有意思的是,寶玉是這樣向黛玉表白的:“我心里的事也難對你說,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這三個人,第四個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個,我也起個誓。”戀人排在祖母與父母的后面,也是孝道的體現。
王熙鳳呢?很多人強調鳳姐與賈母之間主要是一種利害關系,鳳姐對賈母的態度主要是逢迎與利用。此說顯然是過于看重人際關系中的功利性,而忽視了情感的價值。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鳳姐對賈母都是孝順的。她時常打起十二分精神,“效戲彩斑衣”(第五十四回),給老祖宗帶來了數不勝數的暢懷歡笑。根據鳳姐自己的介紹,逗老祖宗樂,或者是為了飯前增進食欲,或者是為了飯后易于消化。更有甚者,當賈母因賈赦謀娶鴛鴦而盛怒時,正是鳳姐出人意料的戲語瞬間化解了大家的尷尬、并令賈母回嗔作喜。鳳姐除了過人的口齒與智慧之外,還有著對賈母細致入微的關懷與體貼。在賈母去世之后,鳳姐“總理”喪事,她左支右絀,勞累委屈到吐血暈厥,是賈母眾多兒孫中唯一一個為喪事操碎了心的人。由此亦可表明,鳳姐對賈母有真正的孝敬之心。
《紅樓夢》中的多數人物是孝的,當然不一定是至孝,畢竟受時代的局限,孝的行為自然會受到家國、忠孝等因素的禁錮,例如元春省親中的場面。
總之,書中各色人等在孝的表現上,足以說明幾千年的孝文化在這個沒落的封建大家族中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