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古典文學高端論壇在南京開幕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9 瀏覽次數:次
論壇開幕式現場
2015年8月22日,第一屆中國古典文學高端論壇開幕式在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中國古典文學與東亞文明”為主題,由南京大學“中國文學與東亞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聯合中華詩詞基金會、臺灣新地文學發展協會共同倡議舉辦,為期4天。
2015年8月22日,第一屆中國古典文學高端論壇開幕式在南京舉行。
本次論壇以“中國古典文學與東亞文明”為主題,由南京大學“中國文學與東亞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聯合中華詩詞基金會、臺灣新地文學發展協會共同倡議舉辦,為期4天。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徐興無介紹,論壇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學者50多位,分別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的30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
徐興無說:“這次在‘文學之都’南京舉辦的論壇,是一場關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術文化盛宴。借此機會,我們也希望打造一個高層次的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研究的學術平臺。”
50位學者、90位博士生共襄學術盛舉
南京既是六朝古都,又是中國的文學之都。南北朝時,文學被立為國學,山水詩、聲律說的興起、《文選》、《文心雕龍》、《詩品》等文學文獻與理論的編纂與創作,皆發生在南京。
此后,唐代詩人李白、劉禹錫、韓國詩人崔致遠等均在南京游歷、從政;而南唐詞、明清傳奇《桃花扇》、小說《紅樓夢》、《儒林外史》等經典作品均與南京有著不解之緣。
2015年8月22日,南京再度迎來一場文化盛宴——第一屆中國古典文學高端論壇。
上午8點半,南京紫金山內的國際會議中心,第一屆中國古典文學高端論壇正式開幕。
開幕式由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徐興無主持,中共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慶葆和臺灣新地文學發展協會理事長、臺灣詩人郭楓分別致辭。
朱慶葆認為:“對中國古典文學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既是中國文學研究長期和基礎的工作,也是系統梳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探討當代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創新的重要任務。”
參加論壇嘉賓都是古典文學的一線學者,包括教育部全國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南開大學陳洪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過常寶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署理院長陳致教授、臺灣著名作家、臺灣新地文學社陳若曦女士、原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臺灣新地文學社副社長周春塘先生等。
開幕式后,由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張伯偉教授主持了主題演講。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北京大學中文系葛曉音教授、臺灣大學教授葉國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倪豪士教授分別擔任演講嘉賓,各自與眾位學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據悉,此次論壇將圍繞中國古典文學及文化研究、域外漢籍與漢文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與東亞文明的關系研究3大論域,發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論壇22日下午、23日舉行分組討論。
會議期間,主辦方還安排了精彩的活動——所有學者將前往安徽采石磯李白墓舉行公祭活動,由臺灣詩人郭楓先生宣讀祭文。
此外,江蘇省昆劇院為論壇上演折子戲,其中包括臺灣著名戲曲學家曾永義創作的昆曲《梁!贰
與此同時,“中國古典文學與東亞文明” 全國博士生暑期學校也在同步進行。90多位博士和研究生踴躍報名,他們的專業都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來自大陸、臺灣、香港、澳門26所高校。
來自香港的辛曉月說:“雖然這次論壇還要自己解決路費,但看到這么多有名學者,聽到很多有趣的講座,相信會是一場愉快的經歷。”
“中國古典文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的重要組成。” 徐興無說,“我們希望論壇能成為常態,有第二屆、第三屆……我們也相信,通過這種學術論壇,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全世界。”
中國第一個“域外漢籍研究所”就在南京大學
中華文化是古代東亞文明的主題,漢字和中國古典文學確立的詩文規范和書寫體式被廣泛應用于古代東亞文學創作和文化書寫之中,形成了漢文化圈,與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政治與道德、佛教信仰等成為東亞共同的文化遺產,創造出精湛的文明成果。
為此,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必須具備東亞的視角,才能更好地發明其文化價值,為當代海內外華文文學的創作與發展,為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話語權提供有益的借鑒。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是南京大學和江蘇高校唯一的文科類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學術傳統,是我國首批中國古代文學重點學科。
歷史上李瑞清、吳梅、黃侃、汪辟疆、胡小石、陳中凡、汪東、羅根澤等著名學者執教于此,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程千帆、周勛初、卞孝萱等學術前輩的帶領下,形成了優秀的教學科研團隊和學術傳統,注重文獻學與文史研究相結合,一方面產出了一批具有高學術水平的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成果,其中《冊府元龜校定本》榮獲首屆中國政府出版獎,《全唐五代詩》和《全清詞》的整理與研究成果也已陸續推出。另一方面在中國詩學研究、文學文獻研究、詞賦研究、清代文學研究等一系列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新穎的成果。
南京大學的人文學科非常重視東亞文明的研究,早在2000年,南京大學就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域外漢籍研究所”,開展東亞漢文典籍的整理與研究,形成了一批集大成的文獻,如《唐鈔〈文選集注〉匯存》、《朝鮮時代書目叢刊》、《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朝鮮時代女性詩文集全編》等。
在此基礎上,南京大學聚集了國內外科研單位與社會文化力量,成立了江蘇省協同創新計劃中的“中國文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聯絡大陸和海外學術力量,建設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與東亞文明關系研究的國際學術平臺,聯合培養相關人才,積極爭取社會資源,形成校、所、政、企協同創新的模式,為確立中國及東亞人文學術的知識生產方式、話語地位和方法體系,為中國文化繁榮和中國和平發展的文化戰略提供有益的學理認識。
2013年,南京大學牽頭成立了國家協同創新計劃中的“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亞洲地區海上交流和文明傳播的研究是其中重點規劃的課題。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