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世象:今天,我們怎樣面對經典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6 瀏覽次數:次
隨著商業社會的發展,自由化、欲望化、娛樂化的風氣盛行,嚴肅文化和經典文學遭遇嚴峻的挑戰,許多傳世名著受到嘲諷與調侃,一些既有的社會道德與文化標準被消解與顛覆,快餐式的閱讀應運而生,一地雞毛式的精神狀態司空常見——這種社會、思想和文化的變遷,我們需要謹慎面對,而首當其沖的,是大聲呼喚對于經典的重視與呵護。
經典是能夠經得住再三閱讀、反復學習的文本。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蘊涵著強大的精神力量,含有不會磨滅的美、偉大的情感和信仰的高度,它們代表著一種文化精神,一種價值趨向。文學經典通過主題內蘊、人物塑造、情感建構、意境營造和語言修辭等,容納了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與鮮活豐滿的本真生命,包含了歷史、文化、人性的內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形式的創造性,能對現在與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它們是毀滅不了的文學,是不會過時的文字。
但一切經典又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因此也不免會帶有時代的烙印與局限,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觀念的更新,受到重新審視。經典都是有生命力的,無時不處在起伏變化之中。它們永遠都面臨著時代和人們的選擇、判斷、確認和再選擇、再判斷、再確認,這是一個漫長反復而不會終結的篩選、取用的過程,其間難免會發生誤解、歧義和貶損,也會經歷戲劇性地被推翻、被否定,爾后又重新被發現和肯定的過程。所以說,經典是流動變化的,不斷被各式各樣的人闡釋、接納、解構與建構,而經典恰恰在此中顯示其特有的高明、深邃和獨特價值——原創性與開放性、豐富性與多義性、超越性與恒定性。換句話說,經典的范疇、理念、內容會改變,但它必須具備一種穩定的品格:講出一些永恒的東西,蘊含一些寶貴的經驗,能得到大多數讀者的認可和喜愛,能提供后人不斷詮釋與闡發的空間,使得常讀常新,意義永遠不被耗盡。
經典有時候免不了被“娛樂化”,而這股“歪風”正勢不可擋地侵入當前的文化生活,我們絕不能聽之任之。因為經典不是可有可無、任人蹂躪的玩物,對經典、名著和許多眾所周知的文學人物的胡亂“改寫”“新編”,會混淆人們的是非觀、價值觀;對經典的任意顛覆解構,會破壞歷史繼承性、時代延展性,改變一個民族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如果我們對社會上“惡搞”經典的行為麻木不仁,對一些人為商業炒作和牟利之舉,拿經典開刀的行為不管不顧,受損傷的將不僅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創造的偉大精神財富,還將是一代人靈魂生長的根。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當今存在和發展中面臨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很大程度正是源于對自己根的背叛和遺忘,源于精神力量與人格力量的萎縮。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經典?首先,經典需要認真閱讀文本。經典是不可重復的創造,包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淀與人性內涵,閱讀它可以借我們一雙慧眼,洞見人間真情百態;可以讓我們渺小的心靈與偉大的心靈產生共鳴,讓我們的精神同作家的精神水乳交融,讓我們的心靈得到詩性的滋潤,變得豐滿而細膩。涵養全民族認真閱讀經久不衰的文化經典的風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質。
其次,要加強對經典文本的理解和詮釋。對經典的準確理解與正確闡釋,是發掘財富與形成共識的基礎,也是創造新經典的必要準備。詮釋中需要善待經典,深入理解經典的靈魂,掌握其淵源,悟得其精髓;詮釋中同樣需要剔除經典之中受時代局限、逐漸褪色失效的東西。經典總是必須持續不斷地被閱讀傳播、匯集整理、詮釋接受、稱引崇奉,才能成其為經典。
再次,要考慮如何吸取與弘揚經典文本中的精髓,作為我們新時代發揚光大的思想庫、動力源。比如,要讓經典文化和經典文學重回大眾懷抱,讓人們自覺地喜愛,可采取通俗化的方式,揭示經典的內在意蘊,將經典盡量推向最大化的普及,實現與現實生活的對接。
當然最好的保護是發展,是創造,是讓我們文化典藏的寶庫越來越豐富。僅僅只有保護和傳承,終歸是被動的,積極開拓創造,不斷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醞釀新的經典,為人類貢獻更多更好的杰作佳釀,為世界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思想、力量和信念,才是更有意義的事。這就需要我們不為積習所弊,不為時尚所惑,既自覺地守護民族文化的精髓,傳承中國文化的思想與智慧,又觀照時代,引領社會,這樣才能使我們文化和文學的參天大樹更加根深葉茂,蓬勃生長。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