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宗教國際交往的成因及對我國的啟示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5 瀏覽次數:次
當今頻繁的宗教國際交往活動,一定程度上使得宗教的社會影響和社會角色更加錯綜復雜。特別自美國發生“9·11”事件以來,宗教已成為“驅動國際政治的一股重要動力,并引起國際局勢波動” 的特殊因素。當然,這種情況既與各宗教主動適應社會不無關系,但更離不開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在世界各國的聯系與交往越來越頻繁的全球化時代,在“民族、宗教無小事”的我國現階段,在“國內外敵對勢力一直把利用宗教進行政治滲透作為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戰略的一個重要手段” 的今天,我們探究宗教國際交往及對我國的啟示,則顯得尤為必要。
世俗政治對宗教依然青睞是宗教發展的重要原因
盡管很多國家都規定“國家不應當同宗教發生關系,宗教團體不應當同國家政權發生聯系” ,但作為觀念性的上層建筑,由于“在引導、組織、動員群眾參與有關活動方面,具有獨特的有效性,是其他手段難以代替的” ,宗教依然成為了政治勢力青睞的對象,這更加速了宗教的國際交往。
各國對宗教的保護支持是合法推力。雖然大多數國家已實現了政權、文化教育與宗教的分離,但現實中,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忽視宗教。首先,宗教的思想信仰性和跨民族性要求各國尊重保護宗教。盡管只是人們的思想信仰問題,但宗教的跨民族性、群眾性注定了宗教在各國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影響力。世界各國解決宗教問題的經驗教訓也反復證明,思想認識問題只能通過思想的辦法來解決。否則,就會造成社會災難。因為民族的不同和宗教信仰的差異,不能代替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方面的一致性。相反,作為各國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條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更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的穩定統一。所以,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對本國的宗教采取了尊重保護的態度,也支持它們合法的對外交往活動,這就為開創宗教發展的新局面奠定了政治基礎。其次,宗教在對外交往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要求各國不得不關心支持宗教。作為民間外交的方式之一,由于“宗教文化完全可以成為構筑國際聯盟和國際合作的橋梁和媒體。這源于宗教的社會整合功能”。所以,宗教交往歷來被各國所重視。因為這種交往不僅可以打破傳統的政治封鎖以達到預期的政治目的,也可以借助宗教的名義宣傳本國的民族宗教政策,使世界各國真正了解認識自己,以更好地維護本國的利益。宗教的多樣特點又給這種交往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在“沒有各宗教之間的和平就沒有各民族的和平;沒有各宗教之間的對話就沒有各宗教之間的和平” 的全球化時代,宗教參與對外交往自然是在所難免。
敵對勢力的陰謀利用是特殊推力。宗教也成了各種敵對勢力利用和拉攏的對象。首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特別青睞宗教。掌控世界、控制他國是他們不變的目標,但常規的侵略方式現在受到了強力挑戰。由于宗教既可以作為思想觀念去影響群眾,又可作以為社會組織去統轄群眾,且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和煽動性的特性,宗教國際交往也就成了他們實現陰謀的理想選擇。所以,在現階段,“美國各派基督教會是積極推動美國‘人權’外交、在全球擴展美國意識形態影響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當今,宗教因素成為美國以霸權主義為內核的轉型外交的重要內容。” 其次,敵對宗教勢力也借機向民族國家發難。這在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從1979年到1991年,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借傳道布教的名義,4次回祖國波蘭訪問,不僅揭開了波蘭政局動蕩的序幕,也對日后的蘇東劇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全球化的現階段,境外敵對宗教勢力借交往之際對我國實施的滲透、破壞更是日益嚴峻。再次,一些地方的恐怖主義勢力、分裂主義勢力和極端主義勢力也借宗教之名實施其罪惡計劃。目前,這種情況在我國“集中表現為達賴集團打著宗教旗號搞西藏獨立,新疆境內外分裂主義分子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另外,宗教也是引發某些地區、某些領域出現沖突、分化或斗爭的特殊引子。實際上,上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上幾乎所有重大事件的背后,都具有宗教的動因。
科技發展是宗教發展的另類原因
科技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也加速了人們認識宗教的步伐。科技發展既刺激了宗教不斷調適自己以適應社會,也為其提供了開創國際交往新局面的機遇。科技發展為宗教國際交往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往條件。雖然“科學和宗教本質上不能調和,科學必將最后戰勝宗教”,但科學發展的重大成果——現代交通工具、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涌現及其運用,把廣袤的地球變成了近在咫尺的地球村,為宗教國際交往提供了優越條件。首先,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保證了宗教交往的順利進行。科學發展實現了交通工具的現代化,現代交通工具的日新月異也使宗教長出了飛天的翅膀,宗教遙遠的異地傳播和交流往來不再需要經年累月。這種進步方便了各宗教的交流往來。其次,互聯網為宗教交往開辟了另類交往方式。互聯網不僅改變了宗教的傳統傳播與交流方式,為其活動提供了更加靈活的渠道,而且也使“宗教的當代發展已從最初的‘電子教會’走向‘信息網絡’,宗教與‘電子教會’所構成的‘虛擬世界’相映成趣,形成復雜呼應。” 信息網絡的全球性普及使宗教更容易走進千家萬戶。作為目前宗教與國際關系互動領域中最為關鍵的渠道,網絡媒體既加速了虛擬的宗教國際交往頻率,方便了各宗教及其信徒之間的交流往來,也使交往方式由傳統的面對面變成了虛擬的面對面。
科技發展引起的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也間接推動了全球化的發展, 全球化則激發了宗教的國際交往。由于“宗教的傳播一般是伴隨著商品交換的活動而開展的”,“宗教文化的傳播交流的路線通常是沿著商道進行的,” 所以,當今的全球化對宗教國際交往也造成了重要影響。首先,全球化有助于各宗教的交流往來。經濟全球化促使許多國家實施了“對外開放”或“開放邊界”政策,這既為各宗教的“無疆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也增強了它們的“全球意識”和“普世訴求”。為使自身的價值理念能夠成為全世界的“普世價值”,一些宗教通過多渠道開始了“普遍傳播”,加強了與其他宗教的交流往來,從而開創了宗教交往與對話的新時代。其次,經濟全球化引發了宗教信徒的跨國流動。經濟全球化必然引發包括宗教信徒在內的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流動,從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宗教交錯分布的特殊局面。這種情況在我國也有所體現:“‘福音西進’使基督教傳入了以往伊斯蘭教、佛教的傳統流行地區;‘伊教南下’則讓原本無穆斯林群居的南方地區因經營生意、外出打工等方面的流動,而出現了清真寺及相應的伊斯蘭教活動;而‘密藏東漸’也使本來保持在西南藏區的藏傳佛教進入內地,形成與漢地佛教共在、對應的狀況。” 作為當今世界的一種特色,“教隨人動、宗教入市”現象不僅徹底改變了各宗教的傳統分布格局,形成了各宗教交錯分布的格局,也給各宗教間的交往合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當今宗教國際交往對我國的現實啟示
多因素的客觀存在注定了宗教國際交往的現實存在。“當代各種形式的宗教組織活躍于國際舞臺,對推動世界和平、全球性問題的解決產生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宗教作用的兩面性及其角色的復雜性,也給各種敵對勢力借其實施顛覆、演變社會主義國家計劃提供了機會,其社會危害性已在前蘇東國家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作為當今世界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宗教國際交往對我國的發展提供了以下基本啟示。
積極鼓勵、支持我國宗教參與國際交往。這既是我國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尊重信教群眾合法權益的現實體現,也是促進中外宗教界交流合作、實現各宗教對話的基本需要。“歷史經驗表明,加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界與國外宗教界的交流與合作,不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增進相互的了解與吸納對方文化的精華,而且可以促進外國友人了解黨的宗教政策,擴大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影響力,維護世界和平。” 同時,宗教本身的特殊性及其與民族的特殊關系,決定了宗教國際交往渠道的多樣性和交往效果的深刻性。特殊多樣的交往渠道也給世界各國提供了了解我國國情、國策、現狀及民族宗教信仰等政策的窗口,能讓世界各民族真實地認識社會主義中國,有利于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堅決打擊借助宗教國際交往對我國的滲透破壞行為。“由于全球化的影響,世界上國家間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國家也變得越來越脆弱。在這樣一個時代,有些民族和宗教組織正在試圖通過暴力或其他方式將自己的主張強加于人。” 于是,宗教國際交往也成了他們實施陰謀的突破口。中國自然是他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對外開放又給其提供了極好的實踐機會。目前,“在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的條件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已成為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和我國反滲透的激烈斗爭的前沿陣地。” 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首先和直接受害的是愛國宗教團體本身,”也會影響我國部分地區的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因此,我們必須堅決打擊以宗教為幌子的滲透破壞活動,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人民的利益、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實現宗教信仰自由與依法治教的有機統一,也才能切實保護合法宗教組織及其信徒的權益。
充分利用宗教國際交往,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宗教國際交往有助于各宗教的交流對話。“宗教對話的目標,就是要在承認、尊重并保持宗教文化多樣性的同時,發掘出能夠普遍適用和遵循的倫理準則,尋求在多樣性中實現統一性。” 宗教對話能夠促進不同宗教教徒間的相互理解信任,有助于營造我國發展所需要的和平環境。同時,這種交往也有助于宗教文化的交流。作為一種深層次的文化現象和特殊力量,宗教文化是鞏固政權、構筑民族性格、強化民族凝聚力的復雜文化系統。這種文化交流既豐富了我國的文化發展,也密切了我國與世界各國、各民族的聯系與交流。此外,由于相聚在相同信仰的旗幟下,這種交往可以突破民族、膚色、性別、國家、階級和政黨的障礙,不僅可以吸引海外教會、教徒和相關的宗教組織支持我國的捐資助學、助殘賑災等社會慈善事業,也能吸引更多的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我國的發展。
總之,在世界各國、各民族的聯系與交往日益頻繁的全球化時代,我們重視宗教國際交往問題,既是維護我國宗教的切身利益、推動其發展的實際體現,也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推動世界和平與和諧發展的需要。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