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當前位置:主頁 > 武當文化 > 國學資訊 >

    王哲一:道教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價值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4   瀏覽次數:

      21世紀,人類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人類既面臨著空前的機遇,也面臨著空前的挑戰。一些西方思想家把當今人類的問題,概括為孤立和疏離的過程,即人與自然的疏離、人與人的疏離、人與自己內心的疏離。所以,欲解決當今人類的問題,就必須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必然是以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自身的和諧為特色的。和諧是人類進步的基礎,也是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離開和諧,社會無從發展,個人也難以得到幸福。

      《道德經》第十四章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說人類應該通曉和秉持古始以來就存在的“道”,并使之不斷運用于人類社會的現實活動之中。道教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關于和諧思想的資源,我們應該充分發掘這些資源,并尋找解決當今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方法提供智慧借鑒。

      一、人與人的和諧

      為了實現人與人的和諧,道教主張必須首先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道教提出的治國安邦的理想模型是“身國共治”。《老子河上公章句》說:“用道治國,則國安民昌,治身則壽命延長。”這里,將治國的道理與治身的道理等同起來。無論是“治身”還是“治國”,道教均主張采取“自然無為”的原則。《老子河上公章句》說:“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法道無為,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則有益萬民。”回顧中國歷史上的幾個鼎盛時期,如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其最高統治者皆奉行了道教的“無為而治”之訓。這給現代社會的管理者以深刻啟示。“無為”并非毫無作為,其要點是不擾民、不折騰,讓老百姓各盡其能,各安其業。

      為了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道教非常注重倫理建設。道教倫理的核心是引導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引導的方式則是把行善與生命的超越聯系起來,提出“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即把行善積德作為益壽延年、得道成仙的前提條件。由于道教將道德踐履與人的生命提升相聯系,就使人們能夠更自覺地形成道德意愿。在21世紀,道德重建成為人類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世俗倫理是一種純外在性的社會規范,因此難以形成自覺的道德意愿。包括道教倫理在內的宗教倫理則可以彌補世俗倫理的這一不足。

      為了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道教歷來主張扶危濟困,主動幫助弱勢群體、支持慈善事業。《道德經》第七十七章說:“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益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道教推崇“中和”的原則,認為“過”和“不及”都不是事物的最佳狀態,事物只有處于“中”的狀態,才能最大程度地維持自身的秩序、發揮自身的功能。因此,自然的法則是裁取多余的以補充不足的,對于弱小、不足的事物要盡最大努力予以扶持。《太平經》卷六十七說:“積財億萬,不肯救窮周急,使人饑寒而死,罪不除也。”《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描繪有道的圣人,應該做到“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老子認為,“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豐富和完善。

      二、人與自然的和諧

      自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由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的銳減等一系列的問題。如何才能克服這些危機,從而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道教的生態智慧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首先,道教“天人合一”的人天整體觀對于現代人重新樹立生態整體意識,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英國科學家彼得·拉塞爾(Peter Rusel)指出:“一種對天地萬物其余部分真正的愛來自個人對于和宇宙其余部分同一性的體驗,來自這樣一種認識,即在最深層次上,自我和世界是一體的。”通過對世界同一性的體驗,人們就會像感覺到自己身體一樣感覺到同一切人和一切事物的親密關系,從而自覺地維護這個生命共同體。春風桃李、秋雨梧桐,都是生命整體的一部分,若破壞環境,也就是對自己處于其中的生命共同體的破壞,等于自己傷害自己。

      其次,道教的“萬物皆有道性”的觀點有助于我們建立生態倫理學。傳統的西方倫理學不承認人類主體之外的事物具有自身價值。今天,為了解決環境危機,許多學者都意識到,應把倫理學的范圍從人類社會擴大到人與自然之間,以制止愈演愈烈的破壞環境的行為。為了構建生態倫理學,論證自然事物具有內在價值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前提。而道教關于道生萬物的觀點,也就是認為道是創造一切價值的最終根源。道教肯定萬物皆含有道性,也就是肯定萬物都具有道所賦予的內在價值,都是道的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因此,根據道教的道性論,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倫理情誼關系,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再次,道教的“齊同慈愛”思想,對于人們樹立自覺的環保意識,可以起到促進作用。“慈愛”是道教反復宣揚的重要理念。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其第一寶就是“慈”。《度人經》提出“齊同慈愛”的主張,就是說,對所有的人和物,不分親疏貴賤,都要以慈愛之心去對待。《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要求道教信徒心存仁愛,“德惠之普,人蟲草木,一視同仁”。全真道龍門派百字派詩,以“萬古續仙號,三界都是親”結尾,更典型地反映了道教人士對宇宙萬物的慈愛之心。道教希望飛禽走獸,花草樹木,一切生命,都能順利生長、自由生活,不遭侵擾,不受損害。我們認為,從悲憫惻隱的情懷出發講保護環境,顯然比單純講科學道理更親切,也可能更有效果。

      三、人自身的和諧

      人自身的和諧包括身、心兩方面的和諧。道教非常重視人自身的和諧,其通往“身心和諧,形神俱妙”的途徑是《道德經》第十九章所說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素、樸,都是指生命的本然。要實現見素抱樸,就必須以人的內心的少私寡欲作為前提。一個人如果欲望過強,與“樸”的距離就會拉大;私念太盛,同“素”就會背道而馳。

      當今社會科技發達、經濟繁榮、文化多元。時代的快速發展與全面進步,使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帶來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很容易過度地沉溺于物欲而忽略了精神修養,從而出現心理上的空虛、偏激與失常。現代心理學講,一個人的心理如果長久地空虛、偏激和失常,必然會導致行為上的偏差。若不及時糾正或引導不當,就不僅會對個體生命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可能上升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而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對此,道教所倡導的“少私寡欲”思想無疑具有重要的凈化人心的作用。

      道教主張,我們要正確對待金錢、地位,不要因貪婪而迷失本性。《道德經》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名利都是身外之物,過分追求身外之物而勞苦身心是不明智的,應該懂得“知止不殆”、“知足不辱”的道理。

      道教主張抱樸守真,反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抱樸守真意味著誠實不欺,敢講真話,不媚上,不諂下,不弄虛作假;意味著堅守節操,不隨波逐流,不朝秦暮楚;意味著以誠待人,不矯揉造作,不口是心非。可見,抱樸守真是人的多種美德的匯合處。只有抱樸守真,才能獲得恬靜曠達的心境,養成淡泊灑脫的胸懷。

      道教主張性命雙修,就是身心兩個方面都要健康。道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養生方法。挖掘和弘揚這些養生方法,對于現代人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狀態,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上從三個方面談了道教文化的現代價值,不當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本文為中國道教協會王哲一秘書長在日本福岡“國際道教文化交流研討會”上的演講)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相關熱詞:

    熱門關鍵詞
    金剛長壽功
    道教資訊 道教醫學 武當特產 養生知識 武當文化 武當影像 武當旅游 武當功夫

    国产黑丝一区二区,成年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国产福利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 美妇班主任浑圆硕大| 欧美亚洲另类热图|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97精品免费视频|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小天使抬起臀嗯啊h高|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野花直播免费观看日本更新最新|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666|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成人777777| 国产720刺激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囗交|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又黄又爽无遮挡免费视频| xxx国产精品xxx| 沦为色老头狂欲的雅婷| 大桥未久aⅴ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你懂的| 99re6在线|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性色生活片毛片|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乱岳合集500篇|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