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道對國家統治的導引與規制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4 瀏覽次數:次
就像國家有國家的法律制度一樣,文明,也有文明的道統體系。由于,文明是高于國家的一整套建構,文明之道對“為國之道”是全面提領與向下兼容的,所以,文明追求、文明走向、文明路徑、文明樣式及其基本性狀等,概言之也即一套文明之道,便如同國家對政黨、對家庭、對個人一般,不可避免地會對整個國家及其國家統治實現根本的、總體的導引與規制。
我們必須看到, 沒有更大文明理想與一整套文明之道體系的當今西化世界,基本上是由大大小小的現代主權國家所組成、所分散林立著。主權國家,說白了,便是掌握了權力的利益集團對整個管控區域內一切人和事務極盡所能的集中統一支配。其基本的體制、結構、性質和形態等,總體上,都是圍繞著占有、權力、控制、秩序、安穩等基本保證展開的,且這種嚴格劃界與分割了的獨立國家之間,必然會構成一種大的比較競爭格局,甚至必然會不斷發生主權領土爭端、以及國與國間的糾紛、對峙、掠奪、戰爭。
這也就造成了當今全球化的世界,雖然日益需要超越國家與國界,實現更緊密的聯手、聯動、聯合、聯盟,卻幾乎很難走出一切聯合與聯盟,皆是建立在脆弱的各自權力和利益之上的窘境。簡言之,沖著各自的權力與利益去的,在一個多頭極分、沒有共同信奉和取向的世界里,一切超國家的聯合、聯盟,必定會如春秋五霸一樣,只能風雨飄搖地存在一時,絕無為全人類趟出一條整體性系統化構建之路的可能。這就是我們今天之所以距離世界大同理想不是越來越近、反倒是越來越遠了的根子所在。
在獨立與分割、疆域與主權、國內誰當政誰說了算與國際間誰有實力誰霸道誰便惹不起的后現代世界,什么才能使我們地球人,朝向一個相同的取向、奔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遵循一個紛紛歸一的大道,建成一個有機與有效的“地球村統一陣線”呢?-----文明,只有文明的取向、目標、體系與文明之道,才是最正當、最可行的唯一選擇!文明,只有文明之道,才是有著一兩千年長期精神文化積累和億萬民眾世世代代系統實踐過的現成大道!
為明確起見,我準備分幾點來給大家講講:
第一,文明取向與文明之道,能讓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式國家,在為人類開創未來新文明的旗幟下,紛紛地、不斷地走向一個共同的目標。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人類走過創造了輝煌的近現代、日益需要從紛亂無序的后現代拔出腿來走向新時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西方引領人類幾百年越來越走向迷茫的困境下,重回天下人類文明的基本站位,且從各種經驗與嘗試中遴選出最能代表人類未來新文明的光明大道出來,便是我們今后最有可能與最合理的一個基本走向。不一定非得是中華文明的中華之道;但能夠給人類展示美好前景與未來的,卻似乎只有前一時代攀上了“大一統”大合最高峰的中華文明之道。無論怎樣,誰能帶給人類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誰能指引出一條超越和替代現代明顯偏失之“商資私物”文明的新文明之道來,誰便值得我們共同地去推崇、去追隨,這,恐怕是一個千真萬確、合乎實際的道理吧?
第二,文明之道,因為在整體上更加具有前行的牽引力和上善的高級追求,相信她能在與權利國家的比較、論爭中,越來越獲得足夠大的話語分量和普遍認同的。
國家,特別是現代主權國家之構建與形態,總體上是圍繞繞著權力和利益展開的。甚至可以說,一個個的國家,其實就是一個個各自為政的、做了最高權利系統構建的區域性人類集群。它們,幾乎從來就是圍繞著獲得、占有、看護、筑牢、擴展自己及自己屬內的權力而展開作為的。其對內,主要是基于政權和管制的;對外,必然尤為看重自身的主權和利益的。這固然是每個人與人類集群的現實需要,但卻是比較單一與初級的一種。國家的這一偏重或取向,讓它為自身攫取了許多利益的同時,卻也讓它喪失了文明所具有的更多。
人,總是向往更美好的社會與不斷超越“小我”的“大我”之追求的。在國家層面,放任自流的、沒有機制鼓勵與社會文明加以促進、激發的許許多多上善知行,恰恰能夠在文明的站位與推動下,得以孕生、發芽、成長、結果。昔日中華的道德社會,雖然也有些過分偏狹、守舊和拘謹,卻根本地,是一種由內而外提升自己與社會的努力,是極能“走心”的、極能引導廣大民眾集體追尋的路徑與做法。這種方向與努力,在今后交流與互聯更加頻繁緊密的日子里,相信會為全人類走向新文明,起到西方現代國家構建所起不到的借鑒和引導作用的。
第三,文明之道,是更加全員整體化的“大一統”分合有機構建,能夠凸現社會的基本性狀與達成全面多元的均衡合理,更有利于遏制權力、特別是國家權力和私己利益的過度膨脹擴張。
在獨立主權國家林立的國家時代,我們看到最多的,要么是國家強權對社會、個體的強勢踐踏,要么是私人資本或政資力量的沆瀣一氣、弄權欺民。真正能夠實現既不獨裁專權、又不是始終在玩著強者角力游戲的,也就是能夠實現我們中華大分大合“大一統”集權的,真是少之又少,甚至幾乎沒有(因為當今的中國,雖因毀滅不了的傳承,尚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集權根脈,卻仍離系統完善建立起昔日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尚差得很遠)。未來復興天下文明理念與取向,特別是發掘與重啟中華文明之道后,上有領先文明提領,下有公眾社會依托,必然會徹底改變當今世界國家強權與政資勾結、終歸都是少數人主導和脅迫大多數民眾的偏斜不公之大格局。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文明與文明之道,尤其是人類文明層面上的大一統構建(權力格局也使其非常重要的方面),雖然是要按文明發展的指向來重新安排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等秩序的,甚至還會在很大程度上規制、導引、削弱和抑制國家及個人的權力、私欲,但她卻并非排斥和拒絕國家、個體。她只是在其更為全面綜合的大一統構建中,將今日過分難受管控的國家權力、過度膨脹了的私欲分利等,安排和規范在一個恰當合適的位置及范圍內,且度讓出一些本該屬于社會公眾擁有和分享的部分來。所以,從當今現代主權國家為主體的世界,轉向文明之道一統主導的未來,不僅順理成章,還一樣可行、甚至勢在必行。此問題,可參考西周禮崩樂壞以后、春秋霸道橫行,最終卻只能走向具有文明追求和指向的王道之那段歷史,來認知文明之道興于僅以實力說話的霸道之后,乃是民心所向與客觀發展的自然而然。
第四,從話語權與施政權的進一步分離的角度、或者從廣泛民意支配最后話語的角度看,文明與文明之道,能夠讓最廣大的民眾自己、而非國家或少數人把持的統治集團,獲得文明與否、道正與否的裁量權。
由于文明,是與社會合構一體的;她們是整個文明“大一統”圓環模型中最具核心貫通與基礎性的一體兩面,且一定會在自身復原、崛起、做大、均衡的過程中,抵消與削減現在過度偏極之國家、私資勢力的,所以,無論從日益舒張的格局理性道理上看,還是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大勢看,之前那種國家及其統治上層把持最高話語、甚至幾乎壟斷一切話語的局面,必將被民眾日益覺醒的人類未來所摒棄、所淘汰(特別是有了互聯網以后)。當然了,這種話語的拓展與保證,都是需要一系列的機制、建構、甚至手段、形式的。已有哪些?接下來的該如何規劃與構建?那是以后需要探討的后話。
這里極其關鍵的一點是,最后的話語權和裁量權,在文明之道體系下那是必然要交給最具主體性的社會與廣大民眾的。這在西式現代國家構建系統中,是未曾涉及或以形式民主的方式糊弄過去了。盡管,昔日傳統的中華文明,通過社會士人與下層民眾的聯手,初步實現了最后話語權和裁量權的實至名歸;可在今天看來,畢竟不是最合適與最文明的。不過,這種交由人民大眾來裁決的指向與努力,特別是其有別于西方形式民主的路徑與努力,卻對今后我們構建人類更合理、更與時俱進的新文明,無疑是有著積極的啟示和示范作用的。
第五,有了公認的文明取向與文明之道后,整個國家與社會、甚至國際社會,便有了一個比法律法制小“籠子”更大、更有張力的“大籠子”,無論是最難管控的國家權力,還是最無孔不入的私資權利,就都有了一個更為合適且柔性的管束和主動激發機制。
法制與法律,多是硬性的、懲惡的,其總體上只能管管與懲戒那些已經常態化、定了型的、損害別人的、為非作惡的事情。這是幾乎所有人為規定下來的法律、制度、規則、政令等,都逃脫不掉的局限。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不壞”、“不可太不文明”,卻無法使社會和個人心甘情愿地、自覺主動地“要文明”、欲且能成為“君子”“圣賢”。
文明之道體系化以后,不僅能夠將許許多多的法外權力收進“如來手掌”之中,更因道化萬物的道化作為及其多種多樣的密布交錯之道而催生出一個豐饒肥美的多元新世界來。
最后,在一個個的國家之上,形成文明的共同認知、統一話語與系統構建,并使這一切以文明之道的方式扎根于全世界億萬民眾的知行思用活動中,必將開創一個今日世界未有的全新局面,必將形成一種更加一統化的全球理念。當這種認知理念與向往追求,逐漸聚攏起來,變為全世界各個階層人們的眾望所歸、一致行動之時,她便會使得今后的國家與國家利益層面上的聯合結盟,首先必須是為了人類世界的更加美好與文明的。換言之,非為出于關懷天下人類之文明發展的,便是會受到全世界人們的普遍抵制和一致唾棄的。如此一來,不符合道理、道義的國家霸權,必將被人類歷史所拋棄。這是人類未來從一超多強、走向多元化整合之世界的必然。霸權之道既廢、文明之道的時代,也就緊接著快要到來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