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內蒙古新出爐的十大文化符號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30 瀏覽次數:次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了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分別為:內蒙古大草原、馬頭琴、那達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馬、紅山玉龍。
據介紹,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是“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課題組歷時一年多,從征集到的210項文化符號中,通過問卷調查、研究評審等工作,最終確立的。
仔細琢磨這精挑細選出的十大文化符號,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內蒙古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人文色彩和歷史淵源。比如,大草原和蒙古包,這是人們一提起內蒙古腦海里首先浮現的景象,繼之而來的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傳奇,那如泣如訴的馬頭琴聲和月亮升起時敖包相會的場景……
說起來,這十大符號中,就那達慕而言,早些年其實知道的人并不多。近年來,隨著內蒙古旅游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了解這一集文化民俗、體育競技為一體的草原盛會。尤其是水豐草美的夏季,那達慕大會已成為吸引旅行者、攝影愛好者前往草原的一大亮點。那達慕入選十大文化符號,顯示了內蒙古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決心。
蒙古文,是蒙古族的語言文字,傳承了一個民族700多年的歷史文化信息,但對很多人而言,在一個寫有5種民族文字的牌匾上,是很難分辨出哪是蒙古文、哪是滿文或維吾爾文的。內蒙古將蒙古文作為十大文化符號之一,這意味著它將出現在更多的宣傳手冊、旅游標識上,有助于蒙古族對自身文化的傳承,也有利于其他民族對蒙古族的了解。
至于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馬,筆者認為,某種程度上是作為蒙古族的精神象征而出現的。其實,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90后”們恐怕知道得不多了,但它是內蒙古人民英雄主義、集體主義的寫照;而蒙古馬的忠誠、勤勞也與草原人民的精神氣質相連。赤峰出土的紅山玉龍作為紅山文化的代表,則印證的是這塊土地上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較高的文明,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其實,在早先的網民票選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中,騰格爾、席慕容、鳳凰傳奇玲花等與現實關聯緊密的知名人物都在榜中,但最終還是蒙古文、蒙古馬、紅山玉龍等更有民族文化底蘊的符號當選,這說明內蒙古在廣泛征集文化符號的過程中,既兼顧了社會各階層的認可度,又從人文地理、民族宗教等方面做了統籌考慮,做到了雅俗皆備。
當然,這樣的評選難免掛一漏萬,也很難對應不同人群的期待。比如,在筆者心目中,悠遠的長調作為蒙古族文化的精髓卻未能入選,或許是因為歌聲很難用具象的符號來傳達,不像馬頭琴、成吉思汗、紅山玉龍等都可以將其形象方便地印在宣傳冊、服飾或器具之上。
文化符號就相當于文化名片,相當于區別于別人的臉譜。內蒙古花大力氣征集和選擇十大文化符號,其目的當然是進一步明晰內蒙古的文化形象,提升對外傳播力。當然,評選的過程也是梳理自身文化傳統、進一步認知自我的過程。
下一步,內蒙古應該通過媒體、旅游、文化產業開發等渠道和載體,對十大文化符號進行對外推廣。不過,推廣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固化內蒙古的形象,不要讓別人以為內蒙古只有這十種標志性文化。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