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并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7 瀏覽次數:次
如何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悟到信仰“道”的妙處?其實這并不玄妙,因為道教義理中,有諸多內容,足以讓我們在其中找到答案。
道教為后輩信仰者提供了完整的宇宙觀,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在自由的在宇宙中縱橫弛騁。我們信仰道教的都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讓我們知道:萬物化生都是由“道”而來;它讓我們在信仰上,可以登堂入室而不出其范圍;它給予了我們信仰上的方向,從而保證我們在信仰上,不會彷徨迷茫而徘徊。
同時道教中系統完備的養生理論,可以讓我們身體與心靈得到健康。道教生命觀認為人們不僅是要形體的健康,而且更要精神的健康,道家的生命是永恒的,“生”與“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或是一種現象。我們活著,只是“行人”;死了,也只是“歸人”。我們為“行人”時,只有做道德的事情,到了為“歸人”的時,才可以成為君子,可以得到心靈上的休息。如果我們為“行人”時,不體悟大道,不行善積德,到了成為“歸人”時,就會內心不安,只好“撲伏”在地上了。所以,我們活著時,最好將美好的德性顯示,而死亡時,只是德性的回歸。因此信仰道教的人,只要活著時,多行善事,多做有道德的事情,縱使面對死亡,也會心安理得,心靈亦會得到休息。道教研究的是超越生命的“生”與“死”。如《道德經》所說“死而不亡,謂之壽”一樣,因此道教有“性命雙修”的理論。其修養原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道家系統的理論中,還有眾多方法,用以滿足人們不同的要求。如道教“方術”中養生之術就有導引術、服餌、太極、內丹、醫術、外丹術、動功、靜功等廣博,這足以解決人們在修行悟道上“方法”的需求。
對于想超越凡夫俗世的人來說,道教也提供了不少思想方面的內容。如《南華真經》中“萬物一齊,孰短孰長?”的思想,即事物都是齊一的,沒有什么長與短,我們沒有必要分別太多。如果我們沒有太大的分別心,就可以超越人間的是非糾紛。南華真人認為:人們的心胸應該像大鵬一樣,在九萬里高空中翱翔。所以他在南華真經中第一篇就講“逍遙游”。還有,南華真人認為兩個國家打仗爭地盤,就如同在蝸牛角上爭世界罷了。《內丹學》上有:筑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元神出竅等不同思想境界。在《坐忘論》中也有講:真觀、泰定、絕緣等等不同層次的境界。不過,縱觀一切修養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讓人們心靈保持清靜。只有內心清靜,才能真正成為“天下正”,只要做到了內心的清靜而正直,只要內心有一個高尚的信仰作為人生目標,那么內心自然充滿自信與坦然,面對一切快樂我們都不會沉醉,面對一切困難,我們也不會畏懼,不會悲傷。有著清靜正直的心態,我們就不會在生活中感到迷茫了!當然道教的理論有很多,在這里難以詳細的講述。只要我們能深入的了解道教義理,自然會明白我們信仰并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為道教義理中,告訴我們有關修養的方法與處事的智慧,以及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