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下元節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3 瀏覽次數:次
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五是下元節。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下元節來源于道教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說法。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
下元節的由來,在古籍中也有所記載。《中華風俗志》有云:“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在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并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同樣,宋人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過去,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
在下元節,道觀有做道場、安期的安排。在民間則逐漸開始成為一個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的節日。另外,由于“水官解厄”說法的流傳,即每逢下元節來臨,水管下凡巡查人家善惡,為人門解除災難,因此,家家戶戶會張燈結彩,在正廳掛上一對提燈,并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物。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