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自己 才能讀懂人生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3 瀏覽次數:次
我們經常聽到:“做人難,難做人。”,其實,不僅在于難以認清別人,更在于難以認清自己,讀懂自己。這就需要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相互的比較中去獲取自己的正確認識,去慢慢讀懂自己。
人與人之間無論好惡、情欲癖好和意愿等方面,都往往不盡相同。而人類又是群體而居,人的私心又重,常常顧己而不言他。人生苦短,我們都在為生活奔波、奮斗、努力,都是讓自己更好地生活。
我們人的通病就是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了不起,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具有了解他人的能力。就算你了解他人還是不夠的,更要了解自己,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說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莊子在他的《齊物論》中說道:“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不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他告訴了世人,在醒來之后,人才知道是大夢一場,只有非常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生就是一場大夢,然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而沾沾自喜。要想得到真知灼見,必反求于“道”,只有自知之明能讀懂自己的人,才能稱其為真正的覺悟者。
在蕓蕓眾生之中,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已經是很成功了,自以為很了不起。但是,你一旦走出去一看,就會發現外面的世界更加廣闊,外面的天空更加美麗,周圍的人群中更有奇人高手。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這些,我們就要好好地反省自己了,就要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己了。事實上,莊子早就告訴我們了: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樹小木之在大山也《莊子·秋水》。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么的了不起,要對人謙虛和煦。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只知道去了解、掌控別人,卻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持自己、管理自己。他們總喜歡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我行我素。總認為別人的行為習慣都是庸俗淺薄、低級無聊的,不值得與之接近,有些傲視一切的感覺。即使有時“遷就一下”別人,也極不自然,不是從心底里發出的這種“遷就”。當然,別人就不能也不愿意接受這種“遷就”,所以,他就變得更加孤獨了。
還有一些人是被自己的聰明和優勢絆倒。很多的時候,我們很多人不是倒在自身的缺點上,而是跌倒在自己聰明的優點上,因為缺點可以常常予人警示,而優點就會讓人得意忘形。難怪古人有句:“聰明反被聰明誤”,應該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因此,我們只有明確自身的優、缺點,才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優點,克服自身的缺點。
道理說起來容易,對于要讀懂自己這樣的話題,實踐起來就不那么簡單了。所以,我們要將自己的一生當作一本書,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品讀,要學會讀懂自己,因為讀懂自己,就是讀懂了自己的人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