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看古人如何度夏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2 瀏覽次數:次
每當吹著電扇空調,喝著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冰凍冷飲時,您是不是會想古人是怎么降溫解暑的呢?
1、心靜自然涼
古人懂得“涼由心生”的道理,很多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種超然脫俗的避暑氛圍,以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2、冰塊降溫
古代沒有電冰箱,古人就用冰窖來貯存冰塊。據考古發現,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
一般來說,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其制冷效果絲毫不遜色于今天的空調,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環境。
3、避暑涼屋
唐朝的宮廷就建有專門用于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中央安裝機械傳動的制冷設備,采用冷水循環的原理,用扇輪轉搖,產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后來發展到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目的。到了宋代,高官顯貴們也紛紛建立起私家避暑“涼屋”,以風輪送冷水涼氣,還在蓄水池上和大廳四周擺設各種花卉,在享受清涼的同時,更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4、避暑食品
明清兩朝,伏日盛行喝蓮子湯,蘇州人喜歡吃涼粉等清熱爽口的食物,北京人選擇蘇葉、藿葉、甘草等中草藥避暑,也有人把降暑中藥熬制成茶喝。
5、瓷枕:一枕清涼入夢來
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古人除了會用瓷器做碗、做花瓶外,還發明了瓷枕。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覺來當然涼快。
6、行宮避暑
清代,皇帝喜歡在夏天去行宮避暑,凡是皇帝、后妃所在之處,必須在夏至前搭好腳手架,高過殿頂,頂上用葦席鋪好。天棚雖然破壞了宮殿的美觀,但它起到了隔熱作用。皇帝、后妃的寢宮夏季門上安裝竹簾,以防蚊蠅。
7、泛舟湖上
古人也有亭樓納涼、泛湖避暑的習俗。每當炎夏來臨之際,人們劃船行舟,蕩于湖中,或尋風亭水榭、柳岸樹蔭之處,嬉耍度時。這種習俗,由東京開封一直流傳到南都杭州。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