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三茅真君茅山修道[三國南北朝]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fā)布日期:2017-06-25 瀏覽次數(shù):次
三茅真君,系茅氏三兄弟,即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茅氏三兄弟祖陜西咸陽南關(guān)村,西漢景帝時人,茅山上清派奉為初靈、祖師。對三茅真君的信仰在茅山地區(qū)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并且還有以三茅命名的宮觀、鄉(xiāng)鎮(zhèn)和街道。港澳臺乃至海外都有祭祀三茅真君的道觀。
高祖父茅檬,字初成,一字本初。知周即衰,隱居不仕,師事鬼谷先生,來往于華山。秦始皇三十年(前21 7年)九月庚子日,乘龍飛升。曾祖父茅偃,字泰能,秦昭襄王元年(前306年)時,仕秦昭襄王為舍人,迂車騎校尉、長平恭候。祖茅熹,字世倫,仕秦莊襄王為廣信侯。茅熹生六子,其第六子諱祚(即真君父),字彥英,不仕不學(xué),志慕農(nóng)桑,生三子茅盈、茅同、茅衷。
大茅君茅盈生于漢景帝中元丙申歲(前145年),他常對兩位弟弟說.“人間空有,世事虛幻.功名富祿如過眼煙云。身在名利之場,如履薄冰,咱們應(yīng)像老祖宗那樣隱居修煉,道成逍遙自在,來去自由,遠離凡間濁世污累。”但兩位弟弟當時對兄長的教誨仍未解悟,以至后來走上追求功名利祿的仕途。茅盈18歲時,他棄家辭親,獨自一人來到向往已久的恒山學(xué)道,在山中他經(jīng)常讀《道德經(jīng)》、《周易》等道書,學(xué)修并進、參悟道法,并且采藥服餌,密修6年,精誠思感,夢太玄玉女說“西城王君得道”,次日啟程直達西城,沐浴潔身,靜待王君。王君見他一心學(xué)道,于是接引至洞宮中學(xué)道1 7載。 后王君見大茅君為人謹密,令其管理道經(jīng)秘籍。從此,他一邊學(xué)道,邊管理圖書,又在此修道三載。后王君施神功讓他與神人相見,并賜九轉(zhuǎn)還丹一劑、神方一首, 并立壇結(jié)盟,不許宣泄。事后,王君告訴茅盈說“你已得道成仙,從現(xiàn)在算起,再過一百年,你到南岳來見我,我將授你到吳越一帶去任職。”這時,正值武帝天漢 元年,即公元前100年。茅盈辭別王君后,和光同塵,混跡世間,年已4 5歲,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回到家中,父母均健在。他在家住了兩年后,外出云游,于漢昭帝始元二年(前8 5年)來到句曲山下泊官結(jié)庵,修道行善,采制中藥,為百姓治病,有求必應(yīng)。據(jù)《茅山志》記載:茅盈“至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歲(前1年),年一自四十五歲”。紫書頒發(fā)說.‘大司命君”,統(tǒng)領(lǐng)地官屬籍,試校群仙,關(guān)決生死。
二茅君茅固,字季偉,生于漢景帝后元戊戌(前1 4 3年)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 8年),始舉賢良,拜五官郎,累遷至武威太守等官職。
三茅君茅衷,字思和,生于漢景帝后元庚子(前141年).少以節(jié)行著稱,隱華陰山,拜西城校尉上郡太守,轉(zhuǎn)河西太守等職。
茅盈于元帝初元五年丁丑(前44年)四月三日,在家預(yù)示升舉,誘勸二弟追慕學(xué)道,時在世102歲。后返回句曲山,于山之北下泊官立屋舍,俟二弟來山修道。茅固與茅衷于元帝永光五年壬午(前39年)三月六日,于句曲山面會其兄大司命君,他倆在句曲山修道21年,終成正果。
茅盈于漢成帝鴻嘉二年(前19年)攜茅固、茅衷啟西城王君,為二弟乞賜仙職,于衡山朱臺謁太虛赤真人,受真變神符,上登九官,奉金闕丹書,授茅固為地真上仙定錄神君,茅衷為有司三官保命仙君。
哀帝元壽二年庚申歲(前1年).茅盈已居句曲山43年,時高齡145歲。傳說王母與上元夫人駕降茅山,王母傳大司命君茅盈《玉佩金鐺太霄隱書洞飛二景內(nèi)符》,上元夫人傳茅固、茅衷《二元流珠》、《丹景道精》、《隱地八術(shù)》等道經(jīng)。
同年,茅盈隨西城王君升舉赤城洞府,臨行說“每年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期會,有好道者,于此日來句曲,獲圣佑,啟智慧。”從此,茅固、茅衷真君治句曲山。
三茅真君成道后,道著萬物,德加生靈,百姓有求,無不感應(yīng),默佑之恩,眾口皆碑。句曲山流傳已久的歌謠說:
茅山連金陵,江湖據(jù)下流。三神采白鵠,各治一山頭。召雨灌旱稻,陸田亦復(fù)柔。妻子咸保室,使我百無比。白鵠翔青天,何時復(fù)來游?
三君成道后,曾乘白鶴會集茅山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時人稱句曲山為大茅君山、中茅君山、小茅君山。經(jīng)書稱贊,是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災(zāi)害不起。爾后,四方信士來此敬香,年復(fù)一年,一直延續(xù)至今。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