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華彥鈞——著名音樂家[近現(xiàn)代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fā)布日期:2017-06-22 瀏覽次數(shù):次
華彥鈞,俗名阿炳,因雙目失明,又被稱“瞎子阿炳”,公元1893-1950年,江蘇無錫人。道教正一派道士、著名音樂家、作曲家。
據(jù)載,阿炳的父親華雪梅,為無錫市道教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其擅長音樂,吹拉彈唱樣樣都會,尤精于琵琶,號稱“鐵手琵琶”。
阿炳一歲多母親秦氏就去世了,故從小就在廟內(nèi)當了小道士,跟隨父親生活。他學習非常刻苦,13歲就學會了許多樂曲,掌握了多種樂器的演奏技巧。到了十七歲,他在全省已是聞名的“小全才”了。由于其天生聰慧,又勤于用功,加之口才、文辭出眾,故深受百姓贊譽。阿炳22歲時,父親華雪梅病故,他代替父親成了雷尊殿的當家人。由于阿炳酷愛音樂,后來結(jié)識戲子并合唱雙簧戲曲,被當時廟內(nèi)的老道長發(fā)現(xiàn),認為戲子為下九流(當時的封建思想),不能與之相處。阿炳性格倔強任性,不聽勸告,終被趕出廟門。離開廟后,于1927年阿炳因得眼疾,雙目相繼失明。雙目失明后,他開始走上了靠上街賣藝為生的道路。由于他的二胡曲遠近聞名,常有請他去演出者,但他有一條規(guī)定,只要是地主豪紳,給多少錢也不去。為此,他經(jīng)常遭到砸場和暴打,但他依然不改這一信念。甚至還把地主階級的欺霸無賴的行為編成曲子,到處傳唱。
日軍侵華占領(lǐng)無錫后,阿炳非常氣憤,特別是對軟骨頭的漢奸走狗更是恨之入骨,他又編曲痛罵,罵出了普天下老百姓的心聲,同時他也一次次的被折磨、被毒打。
1950年,阿炳終于迎來了新生活的曙光,但他的陳年疾疴、肺病復發(fā),因治無效,不幸去世,終年只有57歲。
阿炳一生從事道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其演奏、創(chuàng)作、改編和承襲的樂曲多達二三百首,可惜絕大部分均已失傳。中央音樂學院楊萌瀏、曹安和教授幸好為他錄制了《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曲和《昭君出塞》、《龍船》、《大浪淘沙》三首琵琶曲。其中《二泉映月》二胡曲,為他的杰作。日本世界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在指揮演出《二泉映月》后失聲痛苦。說:“這首曲子太感動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阿炳的音樂感動了中國,也感動了世界。他的《二泉映月》集中反映了清末及二十世紀初的國難頻仍、以及本人的凄涼、悲慘的坎坷人生。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