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道教人物三則[近現代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布日期:2017-06-22 瀏覽次數:次
天字第一王理仙
王理仙 (1913—1995),吉林省懷德縣人。11歲時入私塾習儒業,讀書六年。1936年在懷德縣無量宮出家,拜趙至善為師,成為道教全真派道士。1943年在黑龍江省雙城縣無量觀受戒為“天字第一號”戒子。后云游名山宮觀,參訪高道。1950年到樓觀臺掛單,1952年至西安八仙宮常住。1958年任西安關帝廟住持。1960年寺廟合并時又回八仙宮常住。1962年被選送中國道教協會首屆道教徒進修班學習,受業于蔣宗瀚、黎遇航等道長,并受當時著名道教學者、中國道協陳攖寧會長的薰陶指導。1965年進修班結業后,仍回西安八仙宮常住。“文化大革命”期間,雖遭受迫害亦堅持不離廟,后被占用八仙宮的工廠留下看門。他沉默寡言,慈祥溫和,恪盡職守,手不釋卷。1980年八仙宮由道教界收回管理,道眾陸續返回,推選王理仙為監院,同年當選中國道教協會為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當時西安八仙宮殘破不堪,他帶領道眾組織勞動自養,又得地方政府資助,修繕八仙宮。1984年9月與華山道院、樓觀臺、佳縣白云觀、戶縣重陽宮、隴縣龍門洞五大宮觀負責人共同籌備成立陜西省道教協會,被推選為籌備組組長。1986年11月陜西省道教協會成立,王理仙因年事已高,任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1988年中國道協理事會恭請王理仙升座任全真道第一叢林北京白云觀第二十二代方丈。1989年11月,北京白云觀舉辦已中斷六十多年的傳統授戒儀典,受戒弟子75人。王理仙任傳戒律師,為受戒弟子說戒并頒發戒牒。他告誡受戒弟子要愛國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1992年3月中國道協第五次代表會議召開,推選王理仙任名譽理事。王理仙還曾任陜西省及西安市道教協會常務理事、西安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西安市政協委員等職務。1994年2月9日逝于西安八仙宮,葬于盩厔縣樓觀臺道士墓地。
華山坤道王智蔚
王智蔚(1908—?)女,原名樹蔚,吉林省吉林市蛟河縣人,生于1908年3月1日。早年在長春市讀小學、哈爾濱市讀中學,1930年由北平國民大學經濟科專科畢業。結婚后隨任旅長的丈夫寧云喬住北京、武昌等地。1941年以后在河南省教育廳任秘書、小學鑒定委員會職員、洛陽市復旦中學教員、西安市私立西北中學教員。1946年到在富平縣務農的其兄處住閑。嗣因丈夫納妾受到刺激,1947年3月到華山拜斗坪出家,拜華山派道士高理客為師,成為華山派坤道,后長住華山青柯坪通仙觀。1957年4月中國道教協會第一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陜西喬清心、王智蔚等12名道士代表出席會議。王智蔚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理事。1958年5月在西安八仙宮參加“陜西省道教界社會主義學習會”時,因其民國時代的個人經歷,又對反右派斗爭不滿,1959年8月被內定為陜西道教界的右派分子,仍住華山。以后情況不詳。
玄門易道杜帷宏
杜帷宏(1912—1990),出生地不詳。早年學道,后在青島嶗山太清宮出家,拜余長腿為師修道。外出云游時,到北京白云觀、上海白云觀、杭州玉皇山福星觀、陜西盩厔縣樓觀臺、西安八仙宮等道觀任知客。在上海白云觀學習《周易》、中醫及外丹學,深為傳法大師劉圓清器重,又在西安八仙宮隨登箓大師商明修繼續研習《周易》,亦得八仙宮監院喬清心器重。1983年長住于陜西省太白縣青峰山道觀,深入研究道教義理,外地愛好道教文化的人士前往請教者頗多。1986年11月陜西省道教協會成立,杜帷宏當選為省道協理事。1990年逝世于青峰山道觀。他的遺著有《玄門易道》、《道德經注解》、《南華經注解》、《鬼谷子注解》、《老子古碑字注解》等手稿。1990年杜帷宏的學生毛軍、任宗權、宋云波等人發起,在武漢成立“杜帷宏道長學術研究會”,對杜帷宏遺著進行系統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已印成的《老子古碑字注解》一書在道教內及研究學者中流通。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