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老道,吃飯睡覺。
欄目分類:太極文化 發布日期:2017-10-17 瀏覽次數:次
初入武當道門,常常聽人說:“老道,老道,吃飯睡覺。”一句好似調侃,又似說道人生活平淡的俗語,起初不知何意,以為是笑話出家道人,只知道吃飯睡覺,不問世事。隨著我在玄門中虛度二十余年,常聽師傅的教誨,常與道友們論玄,常讀先哲道祖的經典論著,常常睡前飯后的靜坐體悟,漸漸地我才明白,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話,卻有深刻的含意。
吃飯,睡覺,是世人后天之本。五谷補養精、氣,睡眠休養神、體。人體離不開五谷與睡眠,有多少消耗,就要補給多少能量。玄門中人,遠離喧囂,尋一處清凈之地,靜養后天之精、氣、神。沒有了耕作、勞力之體耗,沒有了世俗名利之追逐。無欲以養性,性安欲自無。先養后天之體,再煉先天之元精、元氣、元神。
仙道者,長生之道也。道在哪兒?在身中!養后天,修先天。
老道吃飯有講究,食而有節,飲食不僅要清淡,還要節制。暴飲暴食,對人體有傷害。晉代葛洪認為:善養身者,食不過飽,飲不過多。《飲膳正要》提出:暮食不如晨食。《抱樸子》曰:若要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千金翼方》中也告誡人們: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飯后不宜急行走,不宜大語喚遠人。
不同體質的人,對飲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體胖者遠離肥膩,多清淡;體瘦者遠香燥,多滋陰生津;陽盛濕熱的人,宜清熱瀉火的飲食;陽虛有寒的人,宜溫熱性的食物。
飲食酸多傷脾,咸多傷心,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剛吃飯完畢,不要馬上躺倒睡覺,會得肺氣,榮衛不通,血脈凝滯,待等到食物消化,胃沒有飽脹感,方可躺下睡覺。飯后特別禁忌仰臥。飲食不要粗和速,快就損傷氣,粗就損傷脾,要細嚼慢咽,每口食物要咀嚼三十六下,才能咽下,飯后不能快行和騎馬,不要夜晚進食,老道有過午不食之說。吃熱的東西后,不要用冷水漱口,吃冷的食物后,不要用熱水漱口,冷熱互相沖擊后,會患牙痛,牙根宜露。油膩多的食物,會使眼暗,腸胃冷滑。大飲會閉血脈,大醉會散神,醉后睡覺不可當風,不可用扇,都損傷人。孫真人講:長久饑餓,不可吃飽,吃飽會成癖病。凡是顏色惡的,味道惡的東西不能吃,不新鮮露天放的不要吃,銅器蓋的不要吃,生冷、粗硬的少吃和不吃,酒后不喝冷水、冷茶,長久必然腰膝沉重,膀臂冷痛。
善于養身的養內,不善于養身的養外。養內的人,恬淡臟腑,調順血氣,使一身之氣,流行中和,疾病無法發作。為了滿足口腹的要求,滋味美妙,窮盡飲食的歡樂,雖然肌體充實豐滿,容顏光澤,可形神空虛了。五味淡泊使人神清氣爽。生活地區不同,飲食調理的方法也應該有異。氣候干燥的西北,應多吃柔潤的食物,氣候潮濕的山區,則多吃辛辣食物。只要因時、因地、因人適度施膳,才能祛病延年。選擇食物也應該根據季節的變化,體質的差異,疾病的屬性來定。春季因風病者多,飲食以甘平,滋潤之物為宜;夏季盛暑酷熱,汗出傷津,以清平淡潤為宜;秋季燥而傷陰,以酸甘清潤為宜;冬季寒冷,人體耗散熱量過多,以辛熱之物為宜。
老道吃飯講究齋戒,齋戒是凈口吃齋,在飲食上進行調理。吃齋是指不吃葷腥之物,葷腥之物指的是肉食和蔥.蒜.蕓.韭.苔等。吃了葷腥之物后,腥臭散氣,在人體內產生陰濁之氣,使人精神亢奮,物欲重生,這樣對修煉內丹不利。因為修煉內丹需要清心寡欲,練功練的是體內的清陽之氣,排出的是體內的陰濁之氣,葷腥之物性屬沉濁,不利養氣,食后必使先天之氣粗而難伏,散而難聚。練功時還可能放屁(排濁氣),唾液粘稠,心浮氣燥等等。所以葷腥之物使人體壯神昏,而清素之食讓人體巧聰慧。一日三餐以清淡食物為好,多食稀,少食稠,少吃和不吃生陰氣之物,如水里生長的大米、蓮藕、魚類等,多吃生陽氣之物,如旱地生長的物種如玉米、大麥、小麥、小米等。
早晨盡量吃好,中午不可過飽,晚上少吃和不吃最好。“食飽者而傷于精血也,故止飲食而神身自輕”,飲食過飽,不僅傷胃而且阻塞氣竅,不利于氣血暢通。飯后最好在半個時辰后,感覺到腹內沒有飽食現象再練功。所以飲食調理的好,能使體內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身心處于平淡之中,少生和不生各種妄念,能使練功者迅速進入練功壯態。特別是閉關期間,對飲食有嚴格的要求。張三豐返還證驗說中講到:世人常借五谷養命,若數日不食,則氣饑而亡,若人年老,下元虧損,骨髓俱空,不能勝五谷之氣,是五谷能養人,亦能殺人。修仙道者,先要固本培元,煉己筑基,筑基首從飲食入手,如果后天之體虧損,就要以食補之,待氣滿、精盈、神全。三全才能行煉精化氣之功。
老道睡覺更有講究。老道睡覺的地方,不叫臥室,不叫寢室,叫丹房。丹房顧名思義就是練丹的地方。老道睡覺只脫鞋子和外套,世人不知,以為老道不講究,其實,老道不是在睡覺,而是在打坐練丹,衣、襪不脫是為了練功方便,特別是冬天,上床后,兩腿盤坐,把被子往身上一披,調神練氣,靜坐養丹,以待天明。
老道在長期的修煉體悟中,竟然發明了睡功,這睡功當然首推睡仙陳摶老祖了,看看老道先祖是怎樣睡覺的。
陳摶老祖的睡功秘訣(蟄龍法):龍歸元海,陽潛于陰。人曰蟄龍,我卻蜇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高)臥,世無知音。
陳摶老祖的睡功口訣:東首而寢,側身而眠。如犬之曲,若龍之盤。一手曲肱枕頭,一手直摩臍眼。一只腳伸,一只腳蜷。神不外馳,氣自安然。收心下藏丹田,神氣和合成丹。
陳摶老祖的睡歌: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 片石枕頭,蓑衣覆地。南北任眠,東西隨睡。轟雷掣電泰山摧,萬丈海水空里墜,驪龍叫喊鬼神驚,臣當恁時正酣睡。 閑想張良,悶思范蠡,說甚曹操,休言劉備。兩三個君子,只爭些小閑氣。 爭似臣,向清風,嶺頭白云堆里,展放眉頭,解開肚皮,打一覺睡!更管甚,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陳摶老祖的喜睡歌:我生性拙惟喜睡,呼吸之外無一累。宇宙茫茫總是空 ,人生大抵皆如醉,勞勞碌碌為誰忙,不若高堂一夕寐。爭名爭利滿長安,到頭勞攘有何味?世人不識夢醒關,黃粱覺時真是愧。君不見,陳摶探得此中訣,鼎爐藥物枕上備。又不見,癡人說夢更認真,所以一生長憒憒。睡中真樂我獨領,日上三竿猶未醒。
陳摶老祖的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歲,糊涂醒來糊涂睡。糊涂不覺又天明,復向糊涂埋心肺。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飲酒糊涂醉。世人難得不糊涂,獨我糊涂有真味。
陳摶老祖的勵睡詩:常人無所重,惟睡乃為重。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覺來無所知,貪求心愈濃。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至人本無夢,其夢本游仙。真人本無睡,睡則浮云煙。爐里近為藥,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里,人間第一玄。
陳摶老祖的蟄龍法 :龍歸元海,陽潛于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臥,世無知音。
呂祖的《詠蟄龍法》 高臥終南萬慮空,睡仙長臥白云中。夢魂暗入陰陽竅,呼吸潛施造化功。真訣誰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學癡聾。華山處士留眠法,今與倡明醒眾公。
還有一位代表人物就是張三豐祖師爺了,張三豐繼承了陳摶老祖的睡功。著有蟄龍吟: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臥忘其年,三光沉淪性自圓。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莫散亂,須安恬,溫養得汞性兒圓,等待他鉛花兒現。無走失,有防閑,真火候,運中間。行七返,不艱難,煉九還,何嗟嘆。靜觀龍虎戰場戰,暗把陰陽顛倒顛。人言我是蒙眬漢,我卻眠兮眠未眠。學就了,真臥禪,養成了,真胎元,臥龍一起便升天。此蟄法,是誰傳?曲肱而枕自尼山,樂在其中無人諳。五龍飛躍出深潭,天將此法傳圖南。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豐仙。
張三豐的漁父詞:蟄龍無聲且有聲,聲聲說與內心聽。神默默,氣冥冥,蟄龍雖睡睡還醒。
白玉蟾詩曰:白云深處學陳摶,一枕清風天地寬。月色似催人早起,泉聲不放客安眠。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鵑驚夢殘。開眠半窗紅日爛,直疑道士夜煉丹。
李道純的滿江紅: 好睡家風,別有個,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誠,睡中澄意。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調神氣。這睡功消息,睡安禪,少人為。身雖眠,性不昧;目雖垂,內不閉。向熟睡中間,穩帖帖地。一枕清風涼徹骨,夢于物外閑游戲。覺來時,身在廣寒宮,抱蟾睡。
老道說:學道不學道,先學狗睡覺。老道睡覺也在練功,雖說名為睡功,其實是借睡修丹,在似睡非睡中修煉內丹,睡功理論就是丹學理論。
先祖們的實修實證,給老道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老道也有句俗語: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其實,老道修煉是從平常生活起居入手,吃飯、睡覺、行功、站樁、打坐、睡功,無不是在修身養性。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