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養(yǎng)枕中方(孫思邈)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夫養(yǎng)生繕性,其方存於卷者甚眾。其或幽微秘密,疑未悟之心。至於澄神內觀,游玄采真,故非小智所及。常思所尋設能及之,而志不能守之,事不從心,術即不驗。誠由前之誤交切而難遣,攝衛(wèi)之道賒遠而易違,是以混然同域,絕而不思者也。稽叔夜悟之大得,論之未備,所以將來志士覽而懼焉。今所撰錄,并在要典。事雖隱秘,皆易知易為,以補斯闕。其學者不違情欲之性,而俯仰可從;不棄耳目之玩,而顧紋可法。旨約而用廣,業(yè)少而功多。余研核方書,蓋亦久矣。…
-
彭祖攝生養(yǎng)性論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神強者長生,氣強者易滅。柔弱畏威,神強也。鼓怒騁志,氣強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極思之,則志傷也。力所不勝而極舉之,則形傷也。積憂不已,則魂神傷矣。積悲不已,則魄神散矣。喜怒過多,神不歸室。憎愛無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則煩,切切所思神則敗。久言笑則臟腑傷,久坐立則筋骨傷。寢寐失時則肝傷,動息疲勞則脾傷,挽弓引弩則筋傷,沿高涉下則腎傷,沈醉嘔吐則肺傷,飽食偃臥則氣傷,驟馬步走則胃傷,喧呼詰罵則膽傷,陰陽不交則瘡痱生,房室不…
-
如何調氣?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因為氣的功用無所不至,一有不調和的狀態(tài),就會無所不?K勻松磽庥辛鄭謨芯牌?lián)u6≈欏⑽怠⑽取⑽約爸種炙擋懷隼吹謀渥矗魄笏塹母荊敲匆桓銎志妥鬩愿爬恕4蟾牌脅壞髦Γ褪遣「謚Α?所謂調氣,就是調和那不和諧的部位、凡是氣有不正,都要依賴調和,比如邪氣在表,使之散發(fā)就是調;邪氣在里,使之順行就是調;實邪壅滯,使之下瀉就是調;虛弱疲困,服用補劑就是調。務必是平衡之氣更加完固,使不平…
-
中國最古老的醫(yī)學體系——道教醫(yī)學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道教醫(yī)學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以其對生命和宇宙的本質認識為基礎的。認為人與天地萬物同源于氣。注重對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的把握。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要求為醫(yī)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為工和審查病機,勿失氣宜。并把修練內丹的成就用于診治疾病,從而形成了龐大復雜的道教醫(yī)學體系。 一 道醫(yī)理論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醫(yī)學理論,包括精、氣、神理論、經絡理論和臟腑理論,其中以精、氣、神理論最為突出。二是丹道理論,包括 丹道理…
-
浴臂通經絡,手三陰經從臟走手,行于手臂內側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方法:左手臂放于膝上,完全放松,右手掌從肩部開始,緩慢地沿手臂內側向手部推撫,至手時有脹感,再從腕部沿手臂內側向上拉撫到肩部為次,共做9次。接著以同樣的方法按摩右手臂。 作用:手三陰經從臟走手,行于手臂內側。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行于手臂外側面。循經絡推摩能疏經通絡,改善肢體氣血運行以祛瘀滯,利關節(jié)。對肩臂痛,手臂麻木,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
-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按按穴位就有效 功效神奇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經常按壓或灸關元穴(仰臥位,腹中線上,臍下3寸處,以自己的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橫量的寬度即為寸)、氣海穴(下腹部正中線上,臍下1.5寸處)、足三里穴(在小腿部,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橫指處即是),可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足三里穴適合指針(用指尖代替針具)按壓或艾條灸。采用艾條灸時,點燃艾條后靠近穴位,35分鐘后以穴位皮膚感覺發(fā)熱即可。若艾灸過程中皮膚發(fā)燙,可適當增加艾條與皮膚的距離。 …
-
養(yǎng)氣法臥坐立行的幾種方法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1.臥式? 臥式有兩種,即仰臥式和側臥式。? (1)仰 臥式:練功者因身體虛弱或疲勞,不能坐立行走,故采用仰臥式或側臥式來調理鍛煉身體,仰臥式其法為:將枕頭稍微墊高,使身體睡得舒服后,將兩腿并伸,腳尖 向上,或腳尖左右相交。再將兩手臂輕輕地放于兩側身邊緊靠,或將兩手抱搭放于小腹臍下亦可,身體與手腳都放得輕松舒服,防止彎縮歪斜。然后再將口唇密閉, 舌抵上腭牙齦里面,兩目微閉,兩耳內聽,意念集中不可散亂,使雜念不生,呼吸自然,觀照…
-
茅山保健養(yǎng)氣法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此法為已故茅山元符宮全真道士劉至善所作,該功法為初學保健法,為保存資料,今公布于世。塬文經潘一德道長多次整理曾發(fā)表于《中國道教》雜志及《茅山道教文集》一書。 劉至善在塬篇中說:本人的功法,叫養(yǎng)氣法,源系上古神農時代,起初修士隱居而修,并不普及,后來是在醫(yī)界及僧道中傳授。醫(yī)生遇到最難治療的疾病,就教導病患者從身內部位穴道和意識觀 念于唿吸氣息往來運用中,使思想意念來引動氣血活動,使得周身上下氣血活通起來,使某些疾病之患…
-
茅山全真派初級養(yǎng)生修煉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茅山全真派因歷史變遷,大多數(shù)修煉法已相繼失傳,本功法為潘一德道長根據(jù)道書及自悟道妙而寫下的初級修煉法,分為筑基原理與筑基功法,此文曾多次以《道教初級修煉養(yǎng)生法》被《養(yǎng)生大世界》、《三秦道教》等雜志轉載。 明 清以后,全真道傳入茅山地區(qū),全真道以修內丹為其畢生奉道主旨。在正一派之前,方術家就開始煉丹。這里所敘述的是內丹,即以自身為爐鼎,以精氣為藥物,以 精氣神三寶凝結為丹。丹成道備者,能夠度己度人,高出一般俗人,變化無方…
-
天隱子養(yǎng)生書
道家養(yǎng)生2016-06-17
序 神仙之道,以長生為本;長生之要,以養(yǎng)氣為根。夫氣受之于天地,和之于陰陽。陰陽神靈,謂之心主;晝夜寤寐,謂之魂魄。是故人之身,大率不遠乎神仙之道矣。天隱子,吾不知其何許人,著書八篇,包括秘妙,殆非人間所能力學者也。觀夫修煉形氣,養(yǎng)和心靈,歸根契于伯陽,遺照齊于莊叟,長生久視,無出是書。承禎服習道風,惜乎世人,夭促真壽,思欲傳之同志,使簡易而行信哉。自伯陽以來,惟天隱子而已。 唐司馬承禎謹序 神仙章 人生時稟得靈氣,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