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養生--守一
道家養生2016-06-17
守一,是道教早期修煉方術之一。其主旨為守持人之精、氣、神,使之不內耗。可以延年益壽,乃至長生久視。其術源于老莊。早期許多道教經書皆強調修習它的重要意義。如《太平經》、《老子想爾注》、《西升經》、《抱樸子內篇。地真》、《五符經》等。 各派皆重視守一術,但由于各自對一之解釋不同,因而所守之內容或鍘重點即不盡相同。主要有:(一)守神。認為形休不能沒有精神,遏制過多的欲求,保持精神的清靜,使形神合一而長生。這里的守一即守精神,…
-
道教養生--內丹
道家養生2016-06-17
亦稱還丹、金丹、大丹,為道教重要的煉養方術。 丹被認為服之能長生不死,羽化成仙。據稱煉制須經七返九還,最后復歸于道之初始,故稱還丹,又因丹以金(鉛、汞)為主料,故稱金丹。內丹,指在人體內煉成的長生不死藥,其煉制過程亦如外丹之經七返九還而復歸本初之道,故亦稱還丹、金丹。 起源于先秦以來的行氣、守一等術,漢末魏伯陽被尊為萬古丹經之祖,認為還丹之外的內視、房中術等,皆屬旁門小法。其作《周易參同契》奠定了中國傳統內外丹學的理論…
-
道教養生--內視
道家養生2016-06-17
內視又稱內觀。為道教早期方術之一。《洞玄靈寶定觀經》說: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注云:慧心內照,名曰內觀。即不以目視而以心視,以滅動心。此術早見于《太平經》。《太平經鈔壬部》云:上古第一神人、第二真人、第三仙人、第四道人,皆象天得真道意。眩目內視,以心內理,陰明反洞于太陽,內獨得道要。猶火令明照內,不照外也,使長存而不亂。今學度世者,象古而來內視,此之謂也。《太平經》卷七十云:思養性法,內見形容,昭…
-
道教養生--辟谷
道家養生2016-06-17
辟谷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即不食五谷雜糧。道教認為,人食五谷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同時,人體中有三蟲(三尸),專靠得此谷氣而生存,使人產生邪欲而無法成仙。因此必須辟谷達到不死的目的。 其術起于先秦,大約與行氣術同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去(卻)谷食氣篇》,則是現存漢前辟谷服氣術最早的著作。 道教創立后,承襲此術,修習辟谷者,代不乏人。但是東晉道士葛洪反對單行辟谷可致仙的觀…
-
道家養生: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
道家養生2016-06-17
精者,滋于身者也;氣者,運于身者也;神者,主宰一身者也。如耳目手足之能運者,氣也,使之因事而運者,神也;運之或健或倦者,精也。耳乃精竅,目乃神竅,口鼻乃氣竅。故耳之閉塞,精病可知;目之昏蒙,神病可知;口之吼喘,氣病可知。元精,乃先天真精,非交媾之精。元氣,乃虛無空氣,非呼吸之氣。元神,乃本來靈神,非思慮之神。所謂元精、元氣、元神,由未生出胎以前而具,俱先天也。所謂交媾之精、呼吸之氣、思慮之神,乃既生出胎之后而用,俱…
-
德行是"養生之根"
道家養生2016-06-17
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煉德行放在養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養生之根。 老子主張少私念,去貪心,認為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一個在物質上貪心不足的人,必然會得隴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損人利己,損公肥私,自己也會終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負擔過重而損害健康。 孔子提出德潤身、大德必得其壽、仁者壽、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觀點。壽,有兩層意思:其一指人的實際壽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謂之壽。也就是說,有些人的實際壽命也許并不…
-
道教的簡、樸、和與生活
道家養生2016-06-17
1、道教從簡以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實不是繁而是要簡,簡就是要簡易、簡約,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質的東西。簡的原則就是要少思、安閑、輕松。司馬談論六家要家從簡精神最合適的概括。由此而來,從簡便成為道教應物處事的重要指導思想。至道不繁,從簡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個輕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沒有那么的機關和算計,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司馬承禎說簡則益生。也就是說從簡而行才能健康心身。莊子說: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
-
養生小驗方
道家養生2016-06-17
丁香煮酒 用料:丁香3粒,黃酒50毫升。 制法:將丁香洗凈,與黃酒共置瓷杯內,隔水蒸10分鐘,趁熱一次服下。 功效:溫中散寒,降逆,止痛。 適應癥:感寒性腹痛,腹脹,吐瀉,疝氣等。 注意:熱病及陰虛內熱者慎服。 二花茶 用料:紅茶、銀花各10克,玫瑰花、甘草、黃連各6克。 制法:將上藥加水煎湯,一次服下。 功效:清熱解毒,行氣止痛,固腸止泄。 適應癥:腹瀉,下痢,急、慢性腸炎。 山茶花散 用料:山茶花20克,白糖少許。 制法:將山茶花研為…
-
《正統道藏》中針灸文獻特點初探
道家養生2016-06-17
醫藥書籍占《道藏》內容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包括醫經、養生、氣功、內丹、方劑、養性等各類文獻近千種。其中有些醫書屬于孤本、珍本、秘本而僅存于《道藏》中。1針灸作為中醫學的一部分,同樣受到了道教思想的深刻影響。因此,深入研究《道藏》,不僅對針灸理論的挖掘和發展有重要意義,亦可為針灸臨床提供指導。 《內經》 一、《素問》 《正統道藏》中收錄有王冰注、林億等校正的《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50卷。該版本至今仍被視為影響最大的通行本,…
-
性命兼修、身心合一的養生:道家生活化的必由之途
道家養生2016-06-17
現代科技的發達給人們提供了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然而人的身心和諧卻未能與之同行。焦慮、抑郁、失眠、人格分裂等現象愈演愈烈,解決身心和諧問題已成當務之急。在傳統道家(教)的智慧中,深蘊著解救世人身心困境的源頭活水。 從身體到心靈的養生之道 是身體決定心靈,還是心靈決定身體?身心之間是如何發生聯系的?此類身心關系問題,是自古以來西方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的一大疑難,迄今未獲妥善解決。當前,現象學、醫學、生命科學已在此領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