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閱讀圖景·商務印書館:不廢江河萬古流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21 瀏覽次數:次
190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如果從那時算起,“漢譯名著”已走過百余年,凡在世界學術史上有反響、有定評,在某一學科稱得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均通過“漢譯名著”傳入我們的知識譜系,其中歷史類占了很大比例。這種出版傳統延續至今。在此基礎上,我們又策劃出版了“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基本反映了民國學術的整體水準,其中收錄的歷史類作品達數十種,蔚為壯觀。
抗日戰爭是中國走向現代大國的真正起點,沒有那一場最廣泛的社會動員就無法形成統一的國家認知,這也是我們特別關注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吨刃虻臏S陷:抗戰初期的江南五城》剛剛入選深圳讀書月2015年度“十大好書”,而且被許多學者推薦為值得細讀的歷史好書,它代表了近年來頗為值得關注的歷史學研究中的社會史方向,大事件中的微觀層面和普通人物得到了更多的細致書寫。這在我們今年出版的《抗戰大遷移叢書》中有鮮明的體現,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中國也有自己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也有西南聯大這樣的文化長征。
值得一提的還有商務的“國際文化版圖研究文庫”。以《智能——互聯網時代的文化疆域》《論文化帝國主義》《反對單一語言——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和《新自由主義的危機》等圖書為代表,系統介紹了20世紀以來主要發達國家文化發展的經驗,涵蓋了戲劇、藝術、電影、電視劇和新聞出版等主要文化領域,至2015年底,這一套書將出到20本。這些書的作者多為美國之外的歐洲學者,從第三方的角度幫助我們理解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博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墩撜Z·陽貨》記載,孔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商務印書館有悠久的博物學傳統。1904年即開始推出一系列中等學堂教材和教師指導用書,其中的《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等是當時最新、最好的博物教材譯作。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大型叢書《萬有文庫》中也包含“自然科學小叢書初集”200種,是普及讀物的精品。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城市化繁忙生活的時代,我們還能否像古人一樣,體察《詩經》中的“楊柳依依”“采采卷耳”,觀照唐詩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否還有時間和心情關注一只鳥的飛翔、一粒種子的發芽生長、一朵花的盛開、一種樹的秘密?這也許就是博物與新知類圖書受歡迎的原因。2014年至今,商務印書館的博物學圖書已形成“自然文庫”“自然感悟”“自然雅趣”“自然觀察”等不同系列。2014年已經有《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看不見的森林》等獲得國內各項大獎。被媒體譽為“博物三部曲”的《發現之旅》《偉大的探險家》《偉大的博物學家》出版后引起讀者的廣泛好評。
今年出版的《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閱讀快樂,它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另一條審視中國古典文學的路徑,而且也提高了我們與植物世界溝通交流的能力。類似的圖書還有《猿猴家書》《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爸媽必修的100堂自然課》《昆蟲臉書》。在前不久的“首屆博物學文化”論壇上,商務印書館決定創辦《中國博物學評論》雜志,以推動博物學在中國的復興。
一本書也許只是講述了歷史的一個細節,但一本本書的累積卻可以奠定無形的坐標,讓大眾既可完成對過去的追溯,又能清醒地確認現在所處的時空,更是瞭望未來的微光。我們希望自己的書,既可以作為圖書館的學術積累,也可以成為每個家庭和個人的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作者為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