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箴言:饘于是,粥于是,充口腹無羨大烹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8 瀏覽次數:次
寒不出,暑不出,庇風雨自安小樂
此聯選自明·李鼎《偶談》。
上聯講饘粥飲食。上聯的首句,語出《左傳·昭公七年》:“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饘,是稠粥;粥,是用糧食或糧食加其他東西煮成的半流質食物。二者只是稠和稀的區別。“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清·王世雄《隨息居飲食譜》)粥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粥“能養脾胃,生津液,利小便,消脹滿,調中健脾,除煩止渴,利膈益氣,推陳致新。萬癥皆宜,平人亦妙,其功不可殫述。《綱目》曰:每早食粥,胃中空無他雜物,谷氣先入,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妙品。”(清·章穆《調疾飲食辨》卷二)粥的最大特點,除主料為糧食外,還可選加有藥用價值的配料,如蓮子、薏苡仁、百合、扁豆、大棗、山藥、茯苓、胡桃仁等,乃至營養豐富的牛羊肉、魚肉、蛋等。“口腹”,口與腹。多指飲食,吃喝。“大烹”,即盛饌。宋·蘇軾《初別子由》詩:“無憂賴賢婦,藜藿等大烹。”上聯是說,饘也好,粥也好,能滿足口腹,滋養身體,無須羨慕豐盛的飲食。
下聯講出行禁忌。語本宋·邵雍《四事吟》:“會有四不赴,時有四不出。(邵翁自注:公會、生會、廣會、醉會,大寒、大暑、大風、大雨)無貴亦無賤,無固亦無必。里闬閑過從,身安心自逸。”(《全宋詩》冊7,頁4598)作為老人,不獨大寒、大暑、大風、大雨不可出門,即居家亦當密室靜攝,以養天和。這就是《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所講的“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的道理。下聯提醒人們:養生順四時,寒暑宜周防,大寒大暑不出門,要遮蔽風雨,自安其心自娛自樂。享壽110歲高齡的書法家蘇局仙1980年1月應《科學生活》編輯部之請,介紹自己的養生之道時,寫道:人生誰不望年長,真彀遐齡無秘方。漢帝秦皇都是夢,葛仙梅尉亦荒唐。蒼松百尺經風雨,白鶴千秋冒雪霜。只有起居著意重,心平氣壯自康強。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