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的真性情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8 瀏覽次數:次
有位學者曾直言不諱地說:“我的人生觀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依我個人淺見:人活世上,但凡有了自己真正喜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滋味、有情趣、有價值,才會從內心深處感到充實、愜意、幸福,才會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也。而成功不過是把自己真正喜好的事情做好,其前提首先要有真正的喜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或許是名利場上的“生意經”,也許是身不由己的“拉郎配”,更抑或是渾渾噩噩的“糊涂蟲”,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翻閱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國史,你會發現,國學大師梁啟超、梁實秋先生便是十足地道的真正性情中人。
梁啟超把課堂當舞臺。其上課感情投入如入無人之境,每當講至動情緊要處,常常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時掩面哭泣,有時捶胸頓足,有時狂笑不止,有時嘆息陣陣;講到歡樂處,大笑聲震屋宇,談至悲傷時,痛哭涕泗滂沱,使學生深受感染。
梁啟超記性非凡,四書五經、歷史典籍、詩詞歌賦,往往張口即誦,旁征博引,運用裕如,縱是偶爾頓住,曲指敲敲光禿锃亮的腦門兒,瞬間想起,立即氣勢磅礴、山呼海嘯般大段大段傾瀉而出,猶如排山倒海、氣貫長虹,學生聽講如沐春風,如飲甘霖……
梁實秋講課催人淚下。其雖為留美學者、海歸博士,但課堂上常常身穿長袍馬褂,腳踏千層底布鞋,一副儒雅的舊時學究打扮,國學功底扎實厚重,講課極富感染力。
一次,梁實秋帶領學生在課堂上賞析西方詩人的一首詩作,講不多時,一位女學生為情所動,禁不住潸然淚下。梁實秋接著再講,該女生竟伏案放聲慟哭,立時引來教室里哭聲一片。
有人認為:人生一世,有兩大難得的幸運。一是做自己鐘情喜好的事,怡神怡心;二是跟自己喜歡的人共同品味,忘我陶醉。
人生的兩大幸運,梁啟超和梁實秋先生做到了,實現了。回顧這兩位國學大師傳道授業、教學相長的人生經歷,其樂陶陶,何其風光,何其精彩!
誠所謂:真性情感人心,真性情自風流。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