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國學即將開講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7 瀏覽次數:次
道行天下訊 近日,現代快報學院經世學堂攜手江南文化研修學院正式開設“江南國學”系列課程。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為了更好地推廣國學文化,江南文化研修學院創始人、南京大學教授李書有,邀請到包括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徐小躍,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月清等五大名師為大家講授國學文化課程。更在教學方式上創新,采用別具特色的情景教學模式。朱琳 實習記者 喻賢璐
江南國學的緣起
說起“江南國學”的創辦初衷,李老如數家珍般翻起了文獻。“江南國學可以從《首都志》里找到源頭。”李教授說,這本民國時期的《首都志》里記載著,三國時期,“孫吳永安初詔立國學”。而孫吳就是今天的江蘇一帶。由此,李教授推測真正的國學是從江南地區開始的。而漢代的國學偏向儒學經典,主張道德文化。魏晉南北朝偏玄學即新道學,強調毅力性。
了解到國學最早從江南地區開始興起,李教授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繼續深入討論江南國學。李教授在《論江南文化》的論文中將“江南文化”作為一個區域文化概念提出,由此衍生了建立江南文化研修學院的想法。李教授認為,江南文化是現代文明發展的思想基礎,從孫中山開始看到中國海洋文化。“我的哲學是快樂哲學,學以致樂。”李教授說,“研究哲學是最幸福的。”
李教授認為,江南文化是國學的源頭,所以論江南文化離不開江南。中國的文化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中國文化從北方南移,重心轉移到南方。所以,江南文化具有其獨特價值,江南國學在國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講述“我的國學觀”
“易學是中華文化的根和干。”說起國學觀點,李教授講述了自己獨創的國學觀。“一經開多經,多經歸易經。”李教授表示,尚書、禮、詩經、春秋的具體文化都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易永恒不變。一學開多學,多學歸易學。易學強調道德術。其中道要高,德要正,術要精。
李教授也用一首詩總結了自己的國學觀:
中華之國學,易學為根干。儒佛道三家,文史哲三學。
國學國之本,本立而國興。國學復興日,中華龍飛騰。
儒佛傳全球,世界享太平。易道寰宇傳,天人合相融。
“我的國學觀是儒家為主,佛道為輔。”李教授解釋。習總書記在總結能夠古為今用的優秀傳統文化時提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與時俱進。這也與李教授的周易哲學不謀而合。李教授說:“講課是一種享受,講課是表現意志的形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學深思成一家之言。他很享受辦江南國學授課的過程。
情景教學 易學主導
李教授提到此次的江南國學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在選擇上課地點時別出心裁。為了更好地傳遞國學精髓,李教授透露,此次課程的上課形式更可謂匠心獨運,采用情景教學模式,道學將在茅山道教知教堂開課、佛學在棲霞寺的佛學院授課、儒學在朝天宮、易學選擇了易文化氣息濃郁的八卦洲乾坤鎮。
江南國學包括道、儒、佛、醫、易等五門學科,學員還可再選修2門其他傳統文化課程。“我們國學班的特點:易學為主體。”李教授說,習近平的講話是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從哲學層面概括中國文化。江南國學更加注重儒釋道的哲學思維,提升智慧、思維層次和創造力。將其貫通和融合,這樣的動態群體打造一個品牌。“效果就用時間來證明。”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