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應該背一點國學的東西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5 瀏覽次數:次
“我是主張背一些東西,暫時不懂也不要緊。”近日,當代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陶德麟針對當前中學語文教育現狀,呼吁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
在湖北省社科聯舉行的這場“青年與時代”座談會上,83歲的陶德麟先生面對數百青年學子現身說法,而今記性不好,昨天說的一件事或一個名字,今天就忘了,但是還能背誦六七十年前讀過的一些古文和詩詞。
這位武漢大學的老校長坦承,大學畢業后從事的專業并不是國學,好多年也沒有認真讀過中學時代讀的東西,但至今仍能用文言文寫作,能寫格律詩,就是得益于少年時期的訓練和熏陶,“其實當時也不懂,就是背下來了,慢慢成了自己的東西,終身受益”。
陶先生說,大數據時代,青少年要學的東西,比老一輩當年多得多、新得多,以至于大家都在呼吁給孩子們減負,自己贊成減負,但是什么該減,什么不該減,大有講究。
在陶先生看來,有一個東西是千萬不能減掉的,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中國語文的修養,“這個千萬別減,我還主張要增加,這是中華民族的基因和根脈,你要把基因的根脈都丟掉了,數典忘祖,我們中華民族就會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兒”。
“學習有共通的規律,反對不加分析地死記硬背,但為什么記就一定是叫做死記,背就一定是叫做硬背,這個記和背是需要的。”陶先生就此建議,小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讀一點中國自己的東西。
座談會上還舉行了陶德麟《學步履痕》一書贈書儀式。《學步履痕》是陶先生中學作文與讀書筆記影印選本,收錄了其中學時期的讀書筆記23篇、作文43篇,涉獵經史子集以及大量古文、古詩詞,內容廣泛,筆錄工整細致,對當今青少年求學成長極富教育意義。
“江水即出西陵乃張其勢,浩浩蕩蕩奔騰東下……”贈書現場,手捧《學步履痕》,武漢大學大三鄒小舟感慨,“很慚愧,我學了3年國學,對經典的運用遠不及陶老中學時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