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陰陽之大順 采儒墨之善”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9 瀏覽次數:次
司馬遷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易大傳:①“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②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③而觽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④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⑤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⑥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⑦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⑧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
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羨,⑨絀聰明,⑩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①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注①集解張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節,就中氣也。
各有禁忌,謂日月也。”
夫儒者以六蓺為法。六蓺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①土階三等,茅茨不翦,②采椽不刮。
③食土簋,④啜土刑,⑤糲粱之食,⑥藜霍之羹。⑦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⑧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
此墨子之所長,雖百長弗能廢也。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①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①其實易行,②其辭難知。③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④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⑤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⑥有度無度,因物與合。⑦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⑧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⑨髃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⑩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
乃合大道,混混冥冥。⑾光耀天下,復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⑿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