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知足之足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9 瀏覽次數:次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原文: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此章始則言“有道”或“無道”,終則言“知足之足”,顯然太上之言“知足”,不僅僅是現代人的滿意程度之描述,而是對有道上士的道行之定義。天下至足之物,無非大道本體而已,故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實乃妙道本來“常足”性狀。知其本性乃具足者,方為“知足”。既然知道為至足完滿,復歸清凈無為之本體,故與道合一,常足矣。此章要如此行解,乃為正解。
“天下有道”這個天下是君王知自然妙道原本具足一切,故而無私無妄,而后則百姓之萬物萬事皆順應清凈本足之行,走馬以糞,田園情境,復歸自然小國寡民之狀。所有馬匹無論是千里馬還是普通的馬,不過都在做些微小農家之事,可謂以馳騁天下之能而行微末小事,畢竟樂不可支。有道不過就是知足而已。知足方才有道。
“天下無道”乃帝王的不知足,本來太平景象瞬間變為征戰沙場,隨即生出種種災禍,農家肥壯之馬強征出戰,甚至生育都在沙場之間,不過是為了滿足那點無謂的不足之感,或許是“圣人智者”的某種不平念想引發了天下不平之欲,導致了無義之戰。無義之戰其結果唯有缺憾,這就是人類不內求其常足妙道,卻外爭其可欲,整體文明的缺憾無非以無道之行而已。
但是究其實,“天下無道”,既是君王的無道,也是全體萬民的無道,不知足實乃人情,當人無道之際,首先是不知足可欲滋生,萬民不知足,看似不足為亂,其實乃大亂之因。太上所指萬物在道中,本來具足之妙,被可欲引發而不能止于至善,便成人類罪惡根源。
貧道于此點出要義:一、知足則有道:凡人不能見道,不知如何下手,其實心常懷知足而已,懷足則可欲不生先天真機自顯,自然甚至無為大道其中大足而已矣,妙道就在其中,隨性行之,大道即在眼前;二、知足之足為真知識:世人學道,渴求明道,卻不知大道就在此一“足”字之中,常人問貧道得道有啥感覺,對以“知足”,凡人無此“足覺”,便是無道之特征。足即是大道。三、常足為有道得道之真境:知足僅僅是見地上的功夫到了,但是能使此本來具足之道,為我足備一身,使我終日充盈,時時清凈,神通萬化,不假費力之功,可得周天妙行,乃為常足景象。如是方才大道全足,悉備一體,無內外分別,盡得一妙道。
貧道說此足即是妙道本體,即是大道真境像,修真天機盡泄于此,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