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佛教逐漸成為中國文化復興的重要載體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9 瀏覽次數:次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話時說到:
“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后,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
中國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歷盡磨難,體現的是中國人學習域外文化的堅韌精神。根據他的故事演繹的神話小說《西游記》,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根據中華文化發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獨特的佛教理論,而且使佛教從中國傳播到了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習主席多次提到佛教也有著深厚的現實背景。近代以來,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嚴重沖擊。今天,儒家文化的制度性傳承仍然沒有建立,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其現狀與人們的期待也有很大的差距。
在儒釋道三教當中,佛教的發展相對較好,逐漸成為中國文化復興的最重要載體。而新世紀以來的中國佛教,也日益建立起這一文化自覺,主動投身于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歷史洪流之中。
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說到:
“我們國家培養一個領導干部比培養一個飛行員的花費要多得多,而更多的還是我們傾注的精神和精力。但是,一著不慎毀于一旦。不管你以前做了多少有益的工作,功罪不可相抵。如果搞不好,領導干部的崗位就真會變成高危職業。
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彌陀佛一樣,天天念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你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伸手必被捉。”
“我在中央紀委全會上講,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項工作要繼續堅持,去搞好完善、建設。同時在我們國家有一句話,叫面壁成佛,就是自我境界的提升。”
習近平在福建當領導時坐竹筏考察閩北某地,突然一條小鯉魚躍上竹筏,落在習主席腳邊,習主席用個小塑料袋拾起小鯉魚,隨從言:“今天有魚湯喝了”,不意,竹筏泊岸后,習主席小心翼翼將鯉魚放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