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樂為小善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4 瀏覽次數:次
光陰一年又一年,
可嘆歲月摧容顏。
未見福德絲毫漲,
獨覺煩惱漸漸添。
人生財富且看淡,
轉眼即是白發全。
莫為兒孫遺金銀,
埋頭默默種福田。
來日撒手人寰去,
不枉此生來人間。
及時行善,可以避免你內心世界的惡念生起,凡是拖延行善的人,內心世界不容易與惡行絕緣。人生難免一死,應該趁有生之年多做一點善事,宛如在門前深種菩提,每天澆水,施肥,他日根深葉茂,定能護佑子孫。
莫輕視小善,以為小善不會得到福報。每日行一小善,累月經年,不斷積聚。而使你整個身心充滿希望與福德。在憤怒的人群中要冷靜容忍,在兇暴的人群中要溫和以靜制動。在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舍棄反能保全。
不做任何壞事,培養善行和慈悲心,清靜自己的心念,這是佛陀的教誨。富有的人應秉承著憐憫的心來布施貧窮的人。貧窮的人應該了解人生的價值,敞開胸懷,努力行善改變命運。
做事和布施時,如果抱著利人之心,那么跟你疏遠的人也容易和睦相處;倘若抱著害人之心,即使親如父子也會反目成仇并且會互相憎恨。萬能的是金錢,萬惡的還是金錢,用之于正,是自造;;用之于邪,是自作孽障。
若能減一分享用,多一分濟人,雖不見福増,但禍自消矣!如一味刻薄,以為得計,一遇飛來橫禍,傾家蕩產,入不敷出,才知行善不多,孤立無援,悔之晚矣!世間有三種財富:在世搶得去,死后帶不去----金銀珠寶;在世搶不去,死后帶不去----智慧才能;在世搶不去,死后帶得去----修善積德。德厚者,來世必生樂土;德薄者,來世落入貧苦。
恩惠不在于大小,在于是否恰到好處,在危難之時給予;怨仇不在于多少,在于是否傷害了對方的自尊,是否在吞噬自己的福份。積德萬古祥,行善樂有方。讀書増智慧,行善添福德。施必有報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勸人;施不忘報者,圣賢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濟世。
一日,一落難女子與丫環,避雨于破廟,看雨點打落菩薩的臉龐,十分痛心,對住持講"小女剩有盤纏紋銀一兩,懇請大師把漏雨之處略做修葺,"大師親上法壇為小女子功德回向,并雙手合十,贊嘆施主功德無量,福壽綿長。
事隔多年,一日一蛇行隊伍吹吹打打,來到破廟,找到住持獻上黃金萬兩,住持喚來徒弟告誡給施主功德回向,施主不太樂意了,詢問住持"大師,小女子幾年前落難于此廟,只贈紋銀一兩,您卻親為我功德回向,而今我貴為國母,贈你黃金萬兩,為何讓小徒來打發于我?"住持微微一笑"阿彌陀佛!幾年前,你落難,雖身上僅有紋銀一兩,但你傾囊相助,感天動地,所以非老納親自誦經才能回向你無上的功德不可,而今你福報降臨,貴為皇后,今天的黃金萬兩已不見昨年的虔誠之心,只需愚徒就足夠給你功德回向,有心為善,是偽善,無心為惡,非大惡啊!"
女施主恍然大悟,羞愧離去,最后默默無聞輔助皇帝修寺廟,印典籍,供養修行人,一念善皆是善,一念惡皆是惡,你能氣定神閑聽完此文,已是一小善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