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經(jīng)典三要論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fā)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shù):次
一、張三豐承留
天地即乾坤,伏羲為人祖, 畫卦道有名,堯舜十六母。 微危允厥中,精一乃孔孟,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授之至予來,字著宣平許, 延年藥在身,元善從復(fù)始。 虛靈能德明,理令氣形具, 萬載永長春,心兮存真跡。 三教無兩家,統(tǒng)言皆太極, 潔然塞而通,方正千年立。 繼往圣永綿,開來學常續(xù), 水火濟既焉,愿至戎畢字。
注:末句“戎畢字”三字,筆者以句義并詩韻考證,應(yīng)為“戎字畢”。此實為歷代傳抄之誤。 二、師傳張三豐老師之言 予知三教歸一之理,皆性命之學也。皆以心為身之主也。保全心身永有精氣神也。有精氣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備動動,安安動動,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圣神也。先學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后學者以效先覺之所知能。其知能雖人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武文。目視耳聽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孰非固有也明矣。前輩大成文武圣神授人以體育修身,進之不以武事修身,傳之至予得之手舞足蹈之。采戰(zhàn),借其身之陰以補足之身陽,身之陽男也,身之陰女也,然皆于身中矣。男之身祗一陽,男全體皆陰女。以一陽采全體之陰女。故云:一陽復(fù)始。斯身之陰女不獨七二。以一姹女配嬰兒之名變化千萬。姹女采戰(zhàn)之可也。亦安有男女后天之身以補之者!所謂自身之天地以扶助之,是為陰陽采戰(zhàn)也。如此者,是男子之身皆屬陰,而采戰(zhàn)自身之陰。戰(zhàn)己身之女不如兩男之陰陽對待修身速也。予以此傳于武事,然不可以末技視,依然體育之學,修身之道,性命之功,圣神之境也。今夫兩男之對待采戰(zhàn),于己身之采戰(zhàn),其理不二。己身亦遇對待之數(shù)。則為采戰(zhàn)也,是為汞鉛也。于人對戰(zhàn),坎離之陰陽兌震,陽戰(zhàn)陰也,為之四正;乾坤之陰陽艮巽,陰采陽也,為之四隅。此八卦也,為之八門。身足位列中進步三陽以戰(zhàn)之,退步之陰以采之,左顧之陽以采之,右盼之陰以戰(zhàn)之。此五行也,為之五步。共為八門五步也。夫如是予授之爾終身用之不能盡之矣。又至予得武繼武,當以武事傳之而修身也。修身入首無論武事文為成功一也。三教之乘之原不出一太極,愿后學以易理致于身中留于后世可也。
三、師傳《穴之存亡論》 穴有存亡之穴,要非口授方可也。一因其難學,二因其關(guān)系存亡,三因其人才能(似應(yīng)為“難”字)傳。 一不授不忠不孝不義之人;二不傳根底不好之人;三不授心術(shù)不正之人;四不傳魯莽滅裂之人;五不傳目中無人之人;六不傳知禮無恩之人;七不授反復(fù)無常之人;八不傳得易失易之人;九不傳好事好狠斗勇之人;十不傳歹人。如其可以傳,再口授之秘訣。傳忠孝知恩者,心平氣和者,守道不失者,真以為師者,始終如一者。此五者果真有始有終,不變?nèi)缫,方可將全體大用之功授之于徒也。明矣,于前于后,代代相繼,皆如是之所傳也。意抑亦知武事中烏有匪人哉。 (以上載1991年陜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劉會峙所著《武當趙堡傳統(tǒng)三合一太極拳》) 注:該書另收入“四、王宗岳著《太極拳論》”全文,“五、王宗岳著《十三勢》”全文,“六、張三豐著《打手歌》”全文,“七、王宗岳著《太極拳論》”全文等。該書在第四、第五兩篇文后注:“本書附錄中四與五原注為:‘此系武當山張三豐老師遺論,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筆者認為,該書附錄中第五所謂“王宗岳著《十三勢》確系武當山張三豐老師遺論”,而第四《太極拳論》則實為王宗岳所著。因此文中有一段關(guān)鍵性的話,即“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這句話顯然是對師輩理論與實踐的一種體悟回顧。 另外,對照“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該書附錄中第六所注“張三豐著《打手歌》”沒有錯誤,而第七所注“王宗岳著《太極拳論》”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一篇,仍為張三豐所著。 《三豐祖師直解書訣》“達乎道,通體圓滿,乃是混圓。三寶四肢齊歸于臍,腕骨能鳴。陽氣明則化臂力,陰氣大則身生風,刀筆劍鋒,以字為性。圓動則順遂,方行則逆去。緊靜坐勁,掀則力出。內(nèi)要斂,外要空,整起整落,回仰是遠,連接是近;望之似逸,發(fā)之似驚。誠于斯道,字拳乃精! “注:古傳武當有四門:龍門、天罡、清虛、太乙門是也。四門雖皆得自張三豐丹道秘傳,然皆技各有長。如,龍門主道,天罡門主劍,清虛門主手,太乙門主字。所謂太乙門主字,乃是太乙門以學字入手,以字理寓拳理,字精乃拳精。北京關(guān)氏亨九,是太乙嫡門傳人。此為關(guān)氏家藏張三豐字拳秘訣。發(fā)表于《武當》1988年增刊號《武當修真密笈》中。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