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取最后的勝利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8-05-19 瀏覽次數:次
今年7月的一天,在上高二的兒子忽然告訴我說,暑假,他要去上海看看復旦大學的校貌。開始,我們都不同意,覺得他的想法不靠譜。他說,他將來的目標就是考上海復旦大學,一定要去看看。即使考不上,也不會后悔,畢竟,心中有了目標。 我猶豫著說: “就你那成績,離復旦的錄取分數線相距遙遠啊!你出去不僅僅是要花一筆錢的問題……”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就問我: “除了錢,還有什么問題嗎?”我小心翼翼地說: “暑假期間,你的同學都在抓緊時間補課,而你……”他倔強地說: “我不想讀死書。好男兒,志在四方。我想去大上海看看,眼界寬了,心界就寬了。” “不去不行嗎?”我小聲問。兒子頭都不回:“不行。”語氣鏗鏘有力,沒有半點回旋余地。倚在房間的門框上,看著第一次自己收拾東西出門的兒子,我的心頓時像懸在半空中的石頭,無法落地。 “你去看了之后就有把握嗎?”我不厭其煩地問。兒子有點火了:“沒有把握,但是我還是要去。”我還沒有表態,他又接著說:“我們校長說高三最容易創造奇跡。拿破侖說,成功往往在最后幾分鐘。我還有一年時間,你咋就不相信我會有進步呢?” “好。你的想法決定著你的行動,你的行動決定著你的未來,我支持。”說完,我就給了他一疊錢。然后,開始囑咐他,晚上洗澡后要把襪子換掉,早上記得刷牙,累得氣喘吁吁時,不要急著喝水,會嗆著肺……“曉得,曉得。”兒子不耐煩地說。 臨走時,看著兒子和他的伙伴乘坐的火車就像射出去的箭,在凌晨向著南方呼嘯而去,我淚眼婆娑。回到家,我感到整個心都被掏空了。兒子雖然今年17歲了,但是,他在我眼中還是個孩子,從未離開過我,他不會照顧自己,也不懂照顧他人。出門半個月,沒有我在身邊的日子,他是否會驚慌失措?是否會茫然無助? 午夜,躺在床上,分分秒秒,焦急不安,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真是應了那句話:“兒大不由娘”。半夜時分,躺在床上,我淚水漣漣。想起朋友家準高三的女兒,這個暑假忙著請家教補習,而我的兒子卻一個人跑到外地去游玩,而且還是繁華的大都市上海。 我的決策到底是對是錯?當朋友得知我兒子去了上海,一個電話打過來質問我:“孩子馬上高三了,你還這樣讓他浪費時間,你是怎么回事?”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合適,最后只好說:“好男兒,志在四方。讓他去玩吧。”一句“我真服了你”,就把電話掛了。 兒子出門兩天了,只發回來一條信息:安全抵達上海。我飯吃不下,覺睡不好,喝水都沒味。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想給兒子打電話問一下。轉念一想,又忍住了。我應該讓兒子在磨礪中長大。 第三天,兒子發來一條信息:在外灘看風景,夜色美得無法形容。我感到欣慰,兒子沒有訴苦。 第五天,兒子發來信息:在東方明珠,玩得很開心,不要牽掛我。讀完信息,心里又酸又甜。 第八天,兒子發來信息:在濱海公園劃船,玩得太累,忘記想你了。我的眼淚奔涌而出。 第十天,兒子的短信是:在南京路步行街,給你和爸爸買衣服。我想發個信息責怪他不應該,想想還是放棄了。 第十四天,兒子發來一條信息:明天晚上到家。我趕緊回復:“幾點鐘?我到車站接你。”“不需要。”就這三個字,再無下文。我心里像是擱著一個疙瘩,一夜難受到天亮。 結果,第二天晚上兒子回來了。出門十五天,沒有打回來一個電話,一共只發了五條信息,也沒有要我們去車站接他。從兒子手中接過行李,轉身的剎那,我的淚水悄然滑落,有喜悅、有心酸、也有幸福,更多的是失落和無助。 夜半,趁兒子酣睡之際,我偷偷地來到兒子的床前,看著兒子那張略顯成熟的臉,不由感嘆道:兒子長大了,他不再是那個跟著我轉的小娃娃了。扭頭,看見兒子的日記:沖刺,贏取最后的勝利——上復旦大學。我隨即拿起筆,在日記后面補了一句話:考不考得上復旦大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向著這個目標奮斗的過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