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清規——規矩須知》
欄目分類:道家法事 發布日期:2017-06-27 瀏覽次數:次
天府考校仙裔法脈
道有宗源。仙有法派。法派不明。其人不真。宗源不清。其教不正。所以全真參訪。必稽法派宗源。粵維我東華帝君一脈五傳之下。至于北宗王重陽祖師。全真啟教。一度七真。各有名號派詩。凡屬血脈滴傳。必知派目。一曰龍門丘祖。二曰隨山劉祖。三曰南無譚祖。四曰遇仙馬祖。五曰華山郝祖。六曰崳山王祖。七曰清凈孫祖。以上七真分派相傳。道譜具存。歷歷可考。凡與方外萍水相逢。這起派脈不真。若非外教傍門。即屬詐偽匪類。名為冒食鬼。倘遇此輩。必須盤問。審其道學傍雜。言語支離。定是溷跡玄門。擯之可也。
一凡全真云游。有隨身七寶物件。一蒲團。方外煉魔也。二衲衣。攝伏心性也。三簞瓢。佼賢飲食也。四棕笠。備御風霜也。五棕扇。拂開塵事也。六青囊。秘藏丹經也。七扁拐。彰明大道也。如果全備。問之有答。言無虛誑。謂之博學之士。然其中尚恐有藉此游食之徒。或有被套包裹鋪程脫衣而睡者。必是詐冒元門。來歷不明。不可不加細察也。
一凡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一曰唐巾。二曰沖和。三曰浩然。四曰消遙。五曰紫陽。六曰一字。七曰綸巾。八曰三教。九曰九陽。所謂唐巾者。惟唐朝呂純陽祖師之派裔可戴。其式老者戴沖和。少者戴逍遙。或冷時用幅巾。雪夜用浩然。平常用紫陽一字。各從其宜。上等有道之士。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綸巾。偃月冠。中極戒者。三教巾。三臺冠。天仙戒者。沖虛巾。五岳冠。巾皆用元色布鍛所置。蓋元為天。頭圓象天。天一生水。水色屬元。元機于道。以元色頂于首。尊道也。凡戴九陽等巾。異色綢綾所置。斯乃九流外教。火居門徒。定非焚修之士。有等蓬頭丫髻或清風繡頭箬冠。或身穿百衲衣。與夫混元三皇。千針書本。二仙懶衲等衣。或腰系九股絳,呂公絳,一氣絳。或手提風火棕拂。或手拏五明降鬼扇。或跣足。或多耳麻鞋。或草鞋棕履。此中真偽難辨。須察其威儀規距。學問修持。叩其縱跡法派。經典功課之事。少或不全。其來必假。外貌既或不全。內修焉能通曉。如若俗衣小帽。盤辮素珠。乃愚味下人。齋公之類。更恐內有異端邪教。極應察究嚴防。
一凡全真掛單。始進名山叢林。宮觀寺院。全憑規矩。先將蒲團放于客堂門首。與知客稽首坐談。茶罷問對。何處發足。今欲何往。言真語實。觀其動靜送單。次日清晨梳洗畢。謁 圣。本手整衣。調息緩步。恭對并足參壇。不得正中參拜。若或壇心拜者。傍觀識為斗子。即無殿主言責。究屬自大。大眾輕之。若因長途衣履不潔。止宜壇外傍參。或有八字立腳。雙手合掌。以至頭如沖罐。臂若大扒。或跪叩四五。或立揖二三。凡若此者。定是庸蠢之漢。
一凡全真朝謁。外則尊重威儀。內則冥心誠敬。注想凝神。端拱對闕。鞠不過眉。躬如滿月。五體投地。拜不疾起。必待氣足。然后興身。須俟神清。如前再拜。有三皈九叩之禮。稽首頓首之儀。若進缽堂。行十方禮。始從左旋而進。終從右旋而退。與大眾作揖。堂主都管作揖。次揖期座茶頭。此必上士。即有知賓來陪于客堂。先茶后飯。靜室安單。其或禮貌不全。任其閑散。隨堂茶飯。可于十方堂歇宿。以下士禮待之。
一凡全真行住坐臥。俱有約規。問答講談。胥有起止。要必坐如鏞鐘。臥如彎弓。行如清風。立如蒼松。出聲如病夫處子。舉動如雅士寒儒。問一答一。須按故典而談。導暗指迷。莫攙無據之說。若或行如風柳。坐如垂蓮。或擅言邦國之事。訕謗釋氏之學。或求問大道。拉雜傍門。誑惑愚人。自尊飽學。其必無師指授。道聽途說之流。冒充全真。出于化外之類。此謂之三教毛。四不像。若或衣冠禮貌。不合規矩者。名曰兩頭蠻。或者著相異端。裝魔做樣者。此不肖之佞人也。
一凡全真服色。惟青為主。青為東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為青龍生旺之氣。是以東華帝君之后脈。寓有木青泰之喻言。隱藏全真性命雙修之義也。
一朝參公服頂黃冠。戴玄巾。服青袍系黃絳。外穿鶴氅。足纏白襪。腳納云霞朱履。取五行俱備之故耳。若宗律兩師。加中單禮足。方謂合式。
一凡全真初會之時。必宜二三日后。乃可問其來蹤去跡。或那座名山出家。或常住那一省。那府那縣。那宮那觀。那一派。恐其只知七真宗派。而不知許真君有靜明派。薩真君有西河派。有老君混元派。玄帝派。茅山靜一派。洞庭金丹派。干元觀閆祖派。尹真人樓觀派。張三豐新宗派。牢山。孫祖。徐祖。清微。靈寶。正一。寶田等派。此數派。俱有聞人于方外。參學道法二事。尋訪高士名人。或遙謁宗師教主。既慕名而至。進謁時。問答不偽。真修虛無。或行師生之禮。當設筵會。以盡賓主之儀。兩德俱全。乃不乖教而吾山亦以之名傳四海矣。或問時不知法派源頭。妄談雜事。此乃詐偽之徒。非為參訪道法而來也。
一凡全真內修者。有五經四書至要之典。猶儒者之學。不可缺一也。五經者。陰符經。道德經。黃庭經。清靜經。龍虎經是也。四書者。參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訣。青華秘文。又有道藏全集。一切真人諸品丹經仙書。講起皆知。隨時能悟。析義無差。釋文有據。此為留心參學大道之通士。然止宜默默自修為上。若或好談爐火。燒茅煉汞。彼家采戰。服食按摩。存想搬運。或守頑空。或執口誦諸等術數雜學者。為三千六百傍門。九十六種外道。更有不通經義。呼牛作馬。不明道理。以黑為白。見高明者。妒忌百般。見老弱者。欺壓萬狀。祖師云。此為敗教之魔軍。地獄之種子。二枝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萬定。
一凡全真必先功行。乃可漸入仙源。所以外修者。亦必習五經四書為至要之期典。不可缺一。五經者。玉皇經。度人經。玉樞經。三官經。斗母經。此外修之五經是也。四書者。生神章。祭煉科。祈禱儀。千金方。此外修之四書是也。更有諸品經懺。俱宜習學精通。誦之必應。禱之必靈。為國為民。水旱蟲蝗。瘟邪疫厲。行藥治病濟困扶危普度存亡。是為修真之本務。如或妖言捏怪。師巫術偽法禱魔指化騙俗。假經索利。違科棄典。飲酒食肉。五辛三厭不斷。此為民間粍鼠。教內魔軍。陰陽律所不原。
一凡全真樂天知命。終日如愚。心境泰然。清虛澹泊。或處洞府。或棲山林。或隱巿廛。或游勝境。全在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清靜為道。正直為德。利濟為功。操持為行。若或貢高我慢。妒賢嫉能。夸己謗人。廢公毀善。言清行濁。內偽外恭。此不足以言大道也。
一凡全真敬謁佛像則合掌和南。或頂禮問訊。參禮儒圣。則擎拳拜揖。或叩首興身。此本太上所云。道尚圓通。見相呈相之義也。
一凡全真見父母官。行庭參禮。其禮節。兩手打拱。鞠躬揖下。以額叩手上。兩膝一曲為一叩。如是三揖三叩。參持口稱某觀道人參見父母爺。參畢。退侍左右。端拱而立。官命坐。則又一揖。降而隅坐。有問答。則必肅然起立。不可坐問坐答。此本太上禮以自卑。尊人乃亨之義。然尤貴能雍雍合度。舉止自然。切戒有局踀不安之容。并忌有輕浮隨便之態。
一凡全真誦經以和為尚。以誠為宗。一心不二。如身入皓月之中。空空洞洞。不見不聞。字字句句。皆由心出。如不出聲。對經默看。必要字字從天目中印出。方為合法。茍惟音調動人聽聞。此系應門腔派。尤非全真所尚也。
一凡全真上殿。惟獻香一刻。不論賓主。皆就爐前中跪。其禮節。盥手捧香。向上跪拱。繼以左手獻插爐內。香不離寸。且要齊勻平直。。或以左手結止鶴訣。銜獻上香。以天目書一心字。此初上香也。嗣以左手。結行鶴訣銜獻。以天目書一誠字。此次上香也。又復以右手加結玉印。安于胸前。以右手結飛鶴訣銜獻。以天目書一信字。此三上香也。每進上香。皆宜默念祝香咒。上香事畢。茍非觀主。須即退歸本位。謁誠叩禮。
一凡全真供水。忌汲井泉。須于夜半子時。取溪河中潔凈水。或用凈布作帳。收取天泉。此潔凈也。
一凡全真供花。忌獻梗生镵刺如月季荼縻之類。其最上者。莫如蓮梅蘭桂。其次則桃杏菊棠。牡丹芍藥。以外者皆非上品。但以其臭不惡。而其味堪以服食者。亦許采供。
一凡全真香禁燃檀。違者重罪。其條不獨載于女青。而其說不一。昆陽律師謂檀出海南。今古宮中。嘗以上供熏沐。按今禁中。歲以檀末涂壁。謂之香泥。一歲一更。故凡京鋪所巿線香。其色黃。其臭濁者。疑是宮泥所制也。又按太微律注亦云。燃檀之禁。由來久矣。然所禁者。宮遺穢檀。非謂凈檀亦禁。查自唐玄宗后。其禁愈嚴。因有天師葉法善。誤用宮檀。致授七孔流血之罰故耳。今如用檀。可不慎加選擇乎一凡全真宴客。菜豐不過五簋。未昏即散。讓菜以茶。至敬以露。如玫瑰荷花金銀松柏苗葉等露是也。
一凡全真過咸不食。菜毋兼味。食時不語。食后忌坐。尤忌飯飽時即誦經禮拜。故凡欲誦經禮拜者。須刻線香半炷為度。
一凡全真有三不起。齋堂受齋不起。經堂誦經不起。圜堂打坐不起。不起者。客來不起立也。蓋律不當起而起。恐錯因果。況心無二用。客且未見。何有起立。今雖修未到此。教相宜全。故三不起戒。不可不知也。
一凡全真未習戒本。不得習經法。求戒受戒。不得躐等。已入戒。閱戒本。須焚香禮拜。不得草率展閱。不得容人盜看戒本。不得盜聽真師說法。禮誦功課。宜敬謹三時勿簡。不得矯飾威儀。要人恭敬。不奢談因果。希人布施。不得非時禮拜。欲禮拜當白觀主。總宜于人靜時默拜也。凡非觀主。禮拜不得占殿中央。中央是常住位凡主殿上香燈供具。直細行。不得粗率。凡焚香時。微咒曰。常焚心香。得大清凈。上燈燭微咒曰。破除重暗。洞照十方。不得專揀應赴經典習學。或遇貧難不堪。當安命自慰。不得怨天恨地。不得見士俗便說當布施作福。不得對外教談道法。不得強化施主財物。亦不得囑托豪貴親知募化。不得貨殖營利。不得假托緣事。募財為私用。不得無故入他宮觀及僧院。不得無故至俗家。或有事至俗家。事畢即返。不得久留。不得與親俗小兒等笑談戲謔。不得以衣物寄頓俗家。遠近出入。不得失儀。同事或失儀。不得非笑。
一凡全真事師。朔望見師當禮拜。問師道法當禮拜。聞師飲食時。坐功時。誦經時。不進見。不問道。見師欲禮拜。師止之。當順師命。師與人禮拜。不得與師同禮拜。師前不得受人禮拜。侍師講論道法。師身心倦。教去應去。凡出入。當先白師。制衣服冠巾等物。作眾事。如云游守山聽講興緣事等。當先白師。人從己借物。當先白師。師許。然后與。欲從人借物。當先白師。師聽。然后去。欲習經懺。當先白師。若人以物施。當先白師已。然后受。己物欲施人。當先白師。師聽。然后與。凡事白師。師聽與否。皆當作禮而退。不得含慍。師有疾。宜盡心看視。不得懈怠。師令澣褻衣。不得現里。師令滌溺器。不得嫌不凈。師唾涕。當即除去。燈月下不得履踐師影。師教戒嚴切不得還逆語。人問師名諱。答云上某下某。問號。答云某師。(增)不得濫招生徒。
一凡全真視聽。各有威儀戒忌。如閱經典。當端坐體認。不得輒指日月霓虹。不得久視日月云漢。不得視外教書。不得視小說傳奇閑雜書。侍坐師側。及對賓客。宜正視。不得上視。不得下視。不得流視。不得注視亂色。嘆羨奇艷。隨師登高眺遠。視師所視處。不得他視。隨師出入。不得左右顧盼。當低頭隨后。入城巿。遇一切戲幻聚眾事。不得注目視。歸不得侈談城巿風景奢華。傳達師友書信。不得私拆窺視。入師友房。不得亂將經籍翻視。入城巿。不得顧視女人。不得晲視女人。不得盜聽說法。不得傾耳聽法。不得聽淫樂。不得聽笑談雜話。不得聽唱歌曲。不得隔垣傾聽人語。師誦經講道。當起敬諦聽。不得雜聽一切。
一凡全真言語。各有威儀戒忌。如入法堂。及侍師席。不得高聲言語。亦不得大聲欬嗽。不得多言。不得疾言。不得效巿語隱謎。師不問不得言。師語未了不得言。不得言人過失。不得言士俗家務。不得言朝廷官府事。不得言閨閫事。不得言為媒為保事。不得非時言道法。不得與婦人低聲密語。不得與小年子弟笑談戲語。飲食時不得言語。寢息時不得言語。有親友來訪。不得在法堂久坐交談。當在林下水邊。方可傾心講論。質疑詢道。當禮拜致敬。師有問。當禮拜敬對。不得強不知以為知。執己見以為是。如問家常事。不必禮拜。當據實對。對士俗。不得言爐火黃白術。不得言彼家術。不得言符咒幻術。不得訶風罵雨。不得言一切傍門邪術。不得言外教優劣。
一凡全真盥瘇。各有威儀戒忌。如盥瘇吐水。當徐徐引下。不得高聲嘔吐涕唾。夏月盥器當覆不令生蟲。棄不凈水。不得當路。當低低潑下。不得高手揚潑。濺人衣上。不得熱湯潑地。內衣宜頻澣。有蟣虱真先捫去。發宜多櫛。積發多。乃焚僻靜處。不得頓房內壁縫。法堂中。圣像前。不得盥潄。刺齒唾涕。當在僻靜處。亦不得對北唾涕。有瘡癬當避人。不得盥瘇共器。有可畏瘡痏。不得刺人目。
一凡全真飲食。各有威儀戒忌。如凡齋會。先致敬供奉 圣真大眾。端莊齊立。誦靈書中篇畢。末座出生于眾生盤內。誦偈云。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一粒遍十方。河沙鬼神共。唵。吽靈娑訶(三遍)。出生飯不過七粒。面不過一寸。饅頭不過指甲許。余飲食蔬菜不出生。食時微咒曰。五星之?。六甲之精。三真天倉。清云常盈。黃父赤子。守中無傾。飲時微咒曰。神水入腹。五臟清明。凡飲食時。不得笑語。不得含食語。不得呵食好惡。不得搔首。不得刺齒。欲刺齒以袖掩口。不得嚙食有聲。不得作口容。不得咂舌有聲。不得不遜恣食。不得已歷己口復反盤內。飯中有谷。當去皮食之。不得棄地。飲食中有蟲蟻。宜密去之。不得令眾知。食竟不得更離座食。放碗箸不得有聲。不得偏眾食。不得太遲。不得大速。舉箸放箸。不在師長前。行食未至。不得生煩惱。不得大聲呼喚。時常飲食。不得失儀。有失儀者。不得非笑。飲食畢。擊磬。聽大眾經行。(增)不得吸食鴉片煙。
一凡全真出行。各有威儀戒忌。如入法堂。行要安詳舒徐。有人閱經。不得在彼案前經行。有人禮拜。不得近彼頭前經行。入觀宇。不得行中央。當緣或左或右行。隨師行。當低頭隨后。不得左右顧盼。不得在道傍久共人語。不得馳行。不得掉臂行。不得與少年道俗談笑同行。不得在女人前后互隨行。不得與醉漢狂夫前后互隨行。隨師行若偶分行。期會處不得后時。凡遇官府不論大小宜回避。年少戒行未堅。不得遠方游行。必欲參師訪道。當擇賢侶。不得與不肖匪人同行。
一凡全真起立。各有威儀戒忌。如立。不得偏任一足。及倚桌靠壁。侍師。不得對面立。不得高處立。不得遠立。立師后不得倚師座。見師長起立。見賓客起立。除誦經作務患病時不起立。侍師。師命坐方坐。師有問當起。儒禮云。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
一凡全真坐臥。各有威儀戒忌。如看閱經典。不得箕踞。當焚香正襟危坐。不得當圣像坐。坐功依師傳授。按時靜坐。不得失次。對師長不得坐功。對賓客不得坐功。夜中宜多坐少臥。不得近婦人坐。不得與女冠同坐。如女冠來問道開示畢。即遺歸。不得久留坐。與人并坐。不得橫肱。不得架腿豎膝交股搖身。靜坐約一時。或經行。或臥。凡臥宜側體屈足。醒則舒。不得偃仰臥。不得俗友同房臥。或同房。不得同榻臥。師未臥。不得先臥。不得無故輒移他房臥。已臥不得言語。不得脫小衣臥。不得于非臥。臨臥攜火入房。須與同房者知云。火入。欲熄火。亦與知云。更用燈否。大暑不得伏地臥。不得露臥。不得晝臥。不得飽食便臥。不得置火枕邊。不得攜穢器從法堂前過。晨起先左足下床。臨臥時咒曰。太真玉女。侍真衛魂。三宮金童。來守生門。臥醒時咒曰。當愿眾生。以迷入覺。一日豁然。下床時咒曰。化惡反善。上書三光。使我長生。乘景駕云。
一凡全真作務。各有威儀戒忌。凡作務。不得辭勞苦。平日當愛惜常住物件。不得狼藉米谷粉面食。凡洗菜。當三易水。凡汲水。當先洗手。又當諦視有蟲無蟲。絹濾過方用。嚴冬不得早濾水。須待日出。爨不得燃腐薪。凡作食。當三澡水。不得帶爪甲垢。埽地當先灑水。每方五呎作一次。不得揚塵埽。不得逆風埽。不得聚灰土放門扇后。
以上十則出王昆陽祖師玄門持戒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