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南無派開祖——譚長真[宋元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布日期:2017-06-24 瀏覽次數:次
全真七子”之一的譚長真,修煉五年,功成圓滿,遂 住洛陽朝元宮,傳道授徒,著書立說,創全真南無派。
譚長真得王重陽真傳,堅持修 煉內丹,調神煉氣,終獲上乘證果,在七真”中獨樹一幟,流傳后世。
一 拜師重陽 舊疾頓消
譚長真,法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原名玉,字伯玉,河 南洛陽人,后徙居寧海州。生于金太宗天會元年(公元1123年)。幼小時,曾不慎落入井中 ,坐在水面上,不驚不哭;后來,遇到火也不害怕,鄰里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孩 子。
譚長真十五歲那年,學業己有所成就,曾作《蒲萄篇》一文,流傳鄉里,膾炙人 口。為人慷慨,認識能力極強,以孝義名重當時。博學經史,尤工草隸,平時喜飲酒,有一 次,因醉臥途中,遇雪感受風痺之疾,致使手足不靈,請名醫針治,服藥很多,均不見效, 居家怏怏不樂。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冬,譚長真聽說終南山來了一位高道王重 陽,住在馬丹陽家全真庵,有異能,可祛病,便扶著拐杖離家棄妻,前赴全真庵,請求治療 風疾。
王重陽于七月十八日在遇仙亭被馬丹陽邀請到家,后在馬家另宅建全真庵以便 傳道。王重陽為了招納真徒,大顯身手,于這年十月初一日鎖庵百日,不接一個外人,僅五 日一餐。馬丹陽為了考驗王重陽的真本領,便用墻把庵圍了起來。當時天寒,風雪四入,而 庵 內硯水卻不結冰。丹陽派人去察看,見王重陽卻端坐在庵中。王重陽就在這種寒氣襲人的 情況下,曾提筆著墨寫了《云水游》詞一首:且住且住,十月小春,當宜鎖戶。一百 日煉就,重陽也并無作做。渾身要顯唯真素。掛靈明紙布,信任他走玉飛金,自恬然不顧。 ”就在王重陽鎖居百日將結束之時,譚長真來到了。
這一天寒風料峭, 冷氣刺骨,譚長真拄著拐杖蹣跚而來,再三輕輕叩門,王重陽硬是不開門,譚長真硬是等到 日落西山,夜幕降臨,寒氣冷透骨髓,路斷人稀,依然顫抖著站在庵門外,用僵硬的手指, 輕輕地叩敲庵門。王重陽深感意外,這難道是第二個程門立雪?”竟有如此心 誠之人!王重陽想著想著,庵門忽然自開,譚長真隨著一陣冷風進入庵內,王重陽起身招呼 讓譚長真坐下,心中十分高興,也是天緣自然,隨即召譚長真同衾而寢,談話親密,勝于知 交。頃刻間,譚長真汗流被體如臥甑中,手足頓感舒暢好多。
次日早晨起床后,王重 陽將自己的洗臉水讓譚長真來洗。譚長真一洗,宿疾頓除,四體輕健,奔走如飛,方知重陽 為異人。于是即拜重陽為師,重遂授予四字秘訣,又贈以詞,有達真譚玉”之 語,取了法名和字號。后又贈詩一首說:超出陰陽造化關,一心向道莫回還,清靜本 是真仙路,只要安居養內顏。”從此以后,譚長真就守侍重陽左右,道法丹訣,潛心研 學。
二 住持朝元宮 修煉真功夫
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十月,譚長真同馬 丹陽、丘處機、劉處玄四位師兄弟護送師傅王重陽西去關中傳道。
王重陽師徒五人, 到了南京(今開封),住在一位姓王的旅館中。在暫住中,還收了一個南京首豪孟宗獻為弟 子。
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陽在告誡了四弟子后事之后竟無病而 終,享年五十八歲。新收弟子孟宗獻負責料理一切喪事,將重陽遺體葬于孟氏園圃中。四弟 子啟程前赴終南山下劉蔣村,籌劃移葬事宜,并在終南傳道。
忽忽三年過去,四弟子 又同赴南京,將師傅靈骨移葬于劉蔣村,馬丹陽將重陽庵取名為祖庭”。四人 又一同守墓三年,以盡拜師一場孝心。
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八月,譚、馬、劉 、丘四人守墓結束后,在陜西戶縣秦渡鎮,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陽斗貧,長真斗是,長 生斗志,長春斗閑。第二天,四人便各奔前程傳道教法;馬丹陽居劉蔣村,丘長春去磻溪, 譚長真與劉長生一同到了洛陽,各住一廟,修煉傳道。譚長真后來到洛水南岸的朝元 宮住了下來。
朝元宮,宋名通玄觀,后改名棲霞宮,為北宋初年修建的大道觀。宋太 宗時,游方道士朗然子在此長住。朗然子,姓劉名希岳字望嵩,道號朗然子,又號了然子, 福建章水人,為一代通儒,入舉不仕后棄儒入道,云游天下,曾住靈都老子觀,宋太宗端拱 年間(公元988——989年),寓居洛陽通云觀,修煉十多年,丹城得道,為啟迪 世人,特將其內丹功法及心情感受,用詩歌體裁述作三十首刻石鑲于壁間。作于太宗端拱元 年(公元988年)冬。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刻石于觀內,后毀于兵火,金大德二年 (公元1150年)正月,道士張道沖重刻,葆光道人王燦書。
譚長真到朝元宮時,碑石己立了十八年,詩作己過去一百七十九年。兩百年來,朝元宮出了不少高道名 人,偌大的一座道教宮觀,仍莊嚴屹立于洛陽南岸,而閑人罕至,的確是修煉最佳處,譚長 真感慨異常,便提筆寫了一首《題洛陽朝元宮》的詩:
宮門寂寂鎖祥煙,古跡靈蹤尚 儼然。
云罩連枝烹藥鼎,霞生靈井溉丹泉。
日魂煉就華胥國,月魄收將不夜 天。
紫詔師真歸去后,未知孰繼大羅天?
這首詩首二句,寫出了朝元宮的古 色靈跡,依然存在,中間四句寫出了此處是最佳煉丹處,并且描述了他在這里煉丹的具體方 法,最后二句是說,王重陽師傅歸真后,誰來繼任其傳全真道的,大任呢?師傅在時,曾囑 言丹陽為掌教首領,而事實上七弟子各奔前程之后,都直接繼承了王重陽的傳教要領 ,所以,譚長真有望自己將來可以繼大羅天”之位,預言在不久之后便應驗了 。
譚長真在朝元宮修煉多日,有睱游覽了河洛圣跡仙蹤,他曾在福昌縣(今宜陽)之 東古韓國舊城(今名韓城)遺址處,選擇了一處環境清幽地建庵隱居修煉。譚長真回到洛陽 后,他的弟子王志明移住韓城譚長真修煉乳處,稍加土木,己成規模,因其師之名,號 長真庵”,居此達數十年之久,傳譚長真之學,一直到八十多歲,神態未衰, 目光炯炯,人們都說他得長真之法。
三 高行蘊德 創派南無”
譚長真在洛陽朝元宮修煉時,仍不斷磨煉性志,過著行乞的生活。有一次,他經過一處寺院 ,曾向祥師乞殘食,祥師大怒,以拳擊他,一下打斷了前面的兩個門牙,譚長真和血咽入肚 中。而圍觀者,憤憤不平,要為譚長真爭口氣,譚長真卻笑著向那人施一禮,讓他不要多事 ,他自己毫不動心,一時,名滿京洛。
譚長真后來離開洛陽,出游他方。他先渡河北 上,住獲嘉縣府君廟之新庵。有一天,譚長真鎖庵往衛城去了。到了晚上,廟官溫六見庵中 有火光,就趕快去察看究竟,溫六隔窗窺見譚長真擁火而坐,隨即又派人到衛州去見譚長真 ,而譚長真卻在衛州城北關的一家旅館中休息,尚未起身。譚長真起床后和來人一同趕回新 庵 ,火燼尚未滅。獲嘉人對此傳為神奇。譚長真后來又到磁州二祖鎮,遇到一位酒徒,問譚 長真:你從哪里來?”譚長真還未來得及回荅,酒徒就以猛拳擊掉了譚長真的 兩顆牙,滿口流血,而譚長真仍是和顏悅色,不動微情,接著就吐出了牙齒,握在手中,唱 著舞著而去。滿街人看不服氣,憤怒異常,紛紛要求告官,而譚長真卻說:他是一個 醉漢!”這件事傳到了當時在關中的馬丹陽那里,馬丹陽當即贊賞說:一拳消 滅平生業!”
譚長真后來游到洺州白家灘,見一個農夫患病,好幾個月了,醫 治無效,有一天晚上,農夫夢見一位道士,給他一包紅粉藥,讓他服下,醒來后,病便好了 。第二天,農夫見到了譚長真,驚呼道:這就是在夢中賜藥的那位師傅呵!” 說罷就跪地叩頭謝恩,譚長真頭也不回地走了。
譚長真后游化到高唐縣,在縣城大街 上一家茶館里,品茶評味,與館主吳六書寫了兩個大字龜蛇”,并且說: 你把它放在墻壁間,可鎮大災。誰知,這年年末,縣城失火,只有茶館興免于難。
譚長真后來西游同州,曾居西里庵 ,不久,即遷住華陰純陽洞,在洞壁題詩一首以 示眾徒:
六處滅盡無明火,十年修成換骨丹。
湛湛虛堂無掛礙,己知跳出死 生關。
譚長真在關內行化度徒之后,又風塵仆仆東歸洛陽,于朝元宮東得空隙之地數 畝,筑庵居住。遠近聞名者,都來拜見,詢經問道,譚長真將所獲重陽真傳以及自己的修煉 真訣,著成了一部《水云集》,在教徒和信士中流傳。
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 )四月初一日,譚長真于洛陽朝元宮書寫了一闋《南鄉子》 的詞:
交泰一聲 雷,迸出靈光萬道輝。 龍遇迅雷重脫殼, 幽微, 射出金光透頂飛。
一性赴瑤池,得出丹陽相從隨。 顯出長真真妙理, 無為, 涌出陽 神獨自歸。”
譚長真寫畢即溘然長逝,享年六十二歲。其住室異香,經數日不 散。弟子們負責營葬于朝元宮附近隙地。
譚長真在洛陽創全真南無派,有百字譜系傳世。元世祖封贈譚長真為長真云水蘊德真人”。元武宗加封譚 長真為長真凝神玄靜蘊德真君”。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