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線撥筋”防治頸椎病
欄目分類:腧穴經絡 發布日期:2020-01-13 瀏覽次數:次
所謂 七線撥筋 ,是指將四指并攏,循著頸部的七條經線逐一彈撥該處筋脈,以疏散局部組織粘連,緩解僵硬、疼痛、酸麻等癥狀。七線(如圖1、2)分布在人體頸部,是七條經的所在:從督脈的風府穴到大椎穴為第一線;從足太陽膀胱經天柱穴到大杼穴為第二線(左右

“七線撥筋”防治頸椎病
頸椎在人體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向上支撐頭顱,向下連接后背腰腹。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長時間使用電腦等因素,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使頸部肌肉長期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從而加速了頸椎病的發生。頸部保健操對頸部保健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增強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緊張力,加強頸椎的穩定性,改善頸椎的血液循環,還能矯正不良姿勢。辦公室白領、電腦工作者頸椎病很常見。“七線撥筋”是名老中醫崔述生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而成的防治頸椎病的有效方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至今已經治愈了數以萬計的患者。該法適宜人群較為廣泛,經常做可以起到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保健作用,這也是崔述生教授自己最常做的“頸椎保健操”。
所謂“七線撥筋”,是指將四指并攏,循著頸部的七條經線逐一彈撥該處筋脈,以疏散局部組織粘連,緩解僵硬、疼痛、酸麻等癥狀。“七線”(如圖1、2)分布在人體頸部,是七條經的所在:從督脈的風府穴到大椎穴為第一線;從足太陽膀胱經天柱穴到大杼穴為第二線(左右各一條);從足少陽膽經風池穴到肩井穴為第三線(左右各一條);從手太陽小腸經天窗穴到足陽明胃經缺盆穴為第四線(左右各一條),共七條線。

“七線撥筋”防治頸椎病
具體操作方法是:采取正坐姿,上頜微微抬起;四指并攏,循著經絡確定好部位,然后將指腹吸定在皮膚上,輕輕在皮下做緩緩撥動,撥動1~2次后順著經絡撥下一部位;手法應輕柔、有滲透力,感到此處的經筋有撥動感但不疼痛為宜;每條經絡可做10次左右,病情較重者可以做20次;撥筋后,頸部可做上下左右各個方向的舒展3~5次,并注意頸部保暖。
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手法宜輕柔,有滲透力即可,切不可過重或貪多;2.指甲不宜過長,指腹不要摩擦皮膚,應吸定在局部進行彈撥;3.操作前將領扣松開,避免局部氣血不暢;4.孕婦和老年人手法宜輕宜慢,老年人若皮膚粗糙,可在指腹抹少許精油,防止對皮膚造成傷害。另外,有外傷、局部腫脹、皮膚病等的患者不宜進行此操作。
崔教授已年過六旬,但頸椎依舊康健。他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自己平日感覺疲勞時、開會間隙時就會做一做“七線撥筋”,這個習慣保持了很多年。另外,崔教授提醒,平時應注意頸椎的休息和保暖,每過一個小時左右活動一下脖頸,放松頸部肌肉。睡覺時枕頭不宜過高,與肩同高即可,并且枕頭不宜放在腦后,而應放在枕骨下方的空隙內。崔教授推薦自己用了幾十年的蕎麥皮枕,因為蕎麥皮枕的彈性很好,能起到塑形作用,還能清熱去火,冬天可以保暖,十分適合頸部疲勞的人群使用。
崔述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第四批北京百名名老中醫之一,擁有北京薪火傳承“3+3”工程名老中醫工作室——崔述生工作室,出版專著6部,擅長頸椎病防治。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