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拔筋手法詳細步驟
欄目分類:腧穴經絡 發布日期:2020-01-09 瀏覽次數:次
面部拔筋手法詳細步驟 現在, 撥筋美容 也開始在中國發展,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型連鎖美容院也在開展這個 面部撥筋 項目,并逐漸成為一些成功人士和白領麗人的新寵。現代資料研究表明,面部松筋可以使面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平衡

面部拔筋手法詳細步驟
現在,“撥筋美容”也開始在中國發展,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型連鎖美容院也在開展這個面部撥筋項目,并逐漸成為一些成功人士和白領麗人的新寵。現代資料研究表明,面部松筋可以使面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平衡陰陽、疏經通絡、調和氣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消除疲勞、營養肌膚、延緩皮膚衰老、美化容顏的目的。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和總結了一套面部拔筋手法的方法,具有美白嫩膚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一、準備工作
將兩手掌搓熱,由下至上、由內向外順面部肌肉紋理走向輕揉面部.使面部皮膚逐漸發熱,進入拔筋按摩狀態。然后按照面部經絡走向進行拔筋,進行下面的操作。
二、操作步驟
1.額部防皺、除皺拔筋。額頭部位順督脈線劃撥至眉心,再沿眉頭線、眉中線、眉尾線,由發際劃撥至眉毛上方,外側發兵鬢膽經部位,易偏頭痛者可加強劃撥。力度可因人而異,根據個人的身體強弱及需求而選定適宜的力度。可以在陽白穴、印堂穴處加強劃撥,陽自穴位于眉弓中心上方1寸處。在此部位加強開穴,可以治療眼疾、三義神經痛與面神經麻痹;印堂穴位于兩眉中心,愛思考問題的人往往此處易產生皺紋線條,通過拔筋松解筋結,皺紋會自然淡化甚至逐漸撫平。
以上操作。主要能通過拔筋棒松解筋結增進額部、眼部的視神經等處的血液循環,消除額部皺紋及緊張感,消除眶上神經、額神經的疲勞。
2.眉眼部拔筋按摩。眉毛上方順眉頭至眉尾方向進行劃撥或圓撥。眉毛下方順眉頭至眉尾方向進行劃撥操作,手法須稍往上方眉棱骨下緣緩慢撥動。攢竹穴位于眉頭,加強開穴,可消除視疲勞、酸澀、眉頭皺紋;魚腰穴位于眉弓下方中心,瞳孔正上方處加強開穴,可消除眼瞼浮腫、眼瞼下垂;絲竹空穴位于眉尾凹陷處加強開穴。可保養視力。
眼睛上方:沿眼輪甩肌緩慢撥至眼角,小心勿碰觸眼球。
眼睛下方:自眼頭睛明穴順下眼輪匝肌筋膜緩慢劃撥至眼尾,胃經承泣穴、四白穴加強,眼尾瞳子髎等六處加強開穴。
睛明穴:可改善視物模糊、視力減退。
承泣穴、四向穴:預防近視,有明亮雙眼功效。
瞳子髎:可改善眼部魚尾紋、眼角下垂、眼花現象。
以上操作可以消除眼袋及黑眼圈;可以增進眼部血循環,松弛眼部神經,消除眼部肌肉的疲勞,活躍眼部皮膚的細胞。消除外眼角魚尾紋。
3.鼻部拔筋按摩。順上唇鼻翼舉筋走向由眉頭向下劃撥至鼻迎香穴。鼻側鼻筋與卜.唇舉筋劃撥。往往鼻側這兩條筋變腫硬纖維化,多半有鼻塞、鼻黏膜腫脹、鼻安炎等鼻病困擾,只需將此處筋結松開,氣血順暢后鼻子立即暢通。以上操作可以以增加鼻部皮膚的彈性,且使鼻頭挺立。
4.顴頰部撥筋按摩。
(1)沿顴骨下緣劃撥或圓撥至耳前部位。胃經巨髂穴、小腸經顴锫穴加強開穴。
(2)沿嘴角線圓撥至耳垂部位。
(3)沿鄂骨下緣骨縫內筋膜劃撥至耳后部位。以上手法如能運用能當,可達到瘦臉與臉雕迥、消除雙下頜等效果。
5.唇部撥筋按摩。沿口輪匝肌圓撥。嘴角地倉穴加強,口角處加強松筋.可預防嘴角下垂,下領中間承漿穴加強開穴。一邊臉撥筋手法操作完畢,以拇指或掌面四指做排毒手法至耳后,再帶至頸部腋下,親身感受有撥筋過的臉和無撥筋過的臉差別.比較完畢,再操作另一側變臉撥筋手法。環繞口周的口輪匝肌提上唇肌還有降門角肌松弛.容易產生放射狀皺紋,通過拔筋刺激和鍛煉肌肉的彈性,預防嘴角下垂、延緩嘴唇四周皺紋的產生。
6.頸部撥筋按摩。頸部肌肉以胸鎖乳突肌為界限,劃分為頸前和頸后三角肌群,故頸部撥筋亦可以胸鎖乳突肌為界限.先劃撥胸鎖乳突肌,力量不可太大。頸前肌群不適合牛角撥筋,建議只用手指在胃經人迎、水突二穴按揉刺激。頸后三角肌群可沿經絡走向,依次劃撥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通過頸部拔筋,能疏通經絡,促進頸部的血液循環,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預防“火雞脖”。
7.耳部撥筋按摩。耳朵是五臟六腑全息反射區。故對耳部撥筋開穴町改善耳鳴、眩暈、聽力減退等癥狀。沿耳朵周圍劃撥或圓撥3~4圈,耳上角孫穴、耳后瘛脈穴耳下翳風穴、耳前耳門、昕宮、聽會三穴加強撥動。
8.頭部穴位撥筋按摩。用撥筋棒順順督脈線眉心敲打至頭頂正中百會穴,再沿眉頭線、眉中線、眉尾線,由發際向后敲打5分鐘。
以上拔筋按摩手法,可以加速頭部血液循環,消除大腦及全身的疲勞,加速頭、面、頸部淋巴液的循環,從而消除頭面部的腫脹。“頭為神明之腦.可限腦益智安神,同時預防腦萎縮.增加記憶力。
三、心得體會
1.理論指導實踐。在美容護膚實踐中.必須以中醫經絡理論和解剖學知識為指導前提,熟記頭面部人體解剖結構及頭面部穴位、經絡走向及用途。只有這樣.在實施撥筋按摩時才能手到心到穴到,達到使皮膚艦麗、斑皺消除的目的。
2加強手法練習。不斷提高乎法的連貫性、準確性、靈活性、技巧性、舒適性,力求做到穩準、靈活、剛柔并用.規范操作程序
3.手法因人而異。由于人與人個體差異有所不同.故施行手法時因人而異.辨證施治。要根據客人的年齡、體質、膚質酌情操作.如初做者手法力度輕線,長期做按摩者宜稍重些,因其久做耐受性大些。膚質薄墩者宜輕.反之宜稍重,肥胖者強壯體質宜重,使弱者宜輕。操作過程中要時時詢問客人的感覺,滿足其的要求.隨時調節手法輕重,使其舒適、喜悅才能取得顯著的美容效果。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