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養生問答(一)
欄目分類:太極養生 發布日期:2018-07-21 瀏覽次數:次
養生須從何時起 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時春夏涼過多,飲食太冷,故甘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于人,宜常斷之。"又說:"唯乳酪酥蜜常宜溫而食之,此大利于老年。"這些都是從飲食的冷暖上說明了對人一生脾胃的影響。宋代張果在《醫說》中還指出,如果飲食中有冷食、熱食, "宜先食熱,然后食冷",否則,易損傷脾胃。 太極拳為何能治病 太極拳是一種徐緩運動,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癥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能否練拳? 一般健康婦女在月經期堅持適當的太極拳活動,不僅無礙正常的行經,而且有益于盆腔血液循環的改善,減輕盆腔充血,縮短經期,并能調整大腦的興奮和抑制機能,因而能減輕月經期腰酸背痛、腹脹、小腹下墜或精神不好等不適感覺。運動量宜根據自己的情況稍減或不變。 妊娠期做些少量柔和的太極拳活動是可以的。但有些式子(如下式、金雞獨立、海底針、左右分腿、蹬腳等)在妊娠晚期可略去不做:做一些運手、左右攬雀尾、野馬分鬃等單式練習是有益的。日光照射能促進皮膚里的化學物質脫氫膽固醇變成丁種維生素,有助于調節鈣、磷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妊娠期對鈣、磷得需要量大,如能在室外陽光下散散步或練習這幾個單式,對母親及胎兒鈣、磷的補充是有好處的。同時,適當的活動還能減少產前的浮腫、便秘等現象,有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但是妊娠期的鍛煉要慎重,尤其是快分娩前更要注意,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哺乳期也可在陽光下堅持適當的太極拳練習,對產后的體力恢復和乳汁中鈣、磷含量的增多有一定的作用。產褥期可暫停太極拳練習,應在醫生指導下做產褥期醫療體操。 干液搭配對胃腸有何益 古代窖Ъ衣?又性凇妒持甕ㄋ怠分興擔?食飲常養,津液常甘;身輕而不倦,神清而少腫,胸腑通暢而少噫,胃院寬舒而不脹。"可見,飲食的干液搭配對胃腸的功能和食物的消化吸收都是有好處的。特別是老年人,由于胃功能較弱在飲食方面當更加注意。 什么樣的環境適于練太極拳 練拳最好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地面平坦、環境幽靜的室外或室內進行。在陽光下運動有許多好處,可以多接受紫外線的照射。一般,在陽光斜射時練習較好。在夏季,體弱者更應避免在直射光線下練習,可借樹蔭等透入光線的地方練習為宜。空氣越新鮮越好。空氣污濁,多含二氧化碳、煙灰、塵埃、細菌等物,吸入肺內是不利健康的。 初學者和體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寬敞的地方練拳,以便立穩。但熟練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練習,這對腳的適應力還有好處。有益于推手技術提高。 環境幽靜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緒鎮定。這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因為初學者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如果沒有幽靜處所,就?quot;鬧中取靜"進行鍛煉,時間長了也可以適應。另外,集體練習,也可配音樂,能使動作整齊,節奏分明,也有助于初學。 有人說霧天練習太極拳對健康不理。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空氣中的水蒸氣遷冷而凝結成小水珠,浮游在接近地面的空間,形成了霧。如果在空氣新鮮而有霧的地區練拳,對身體健康并沒有不良影響。 在煙塵和廢氣較多的地方。本來就不宜練拳。廢氣多的地區有霧時空氣更壞,因為霧會使大氣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和稀釋,所以霧天練拳要避開空氣污染的地段。 老年人初學太極拳時應由簡入繁 一般來說,老年人的記憶力都比較差,因此建議剛學太極拳時,最好是從簡單的入手,即先學簡化的太極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后,動作得到了鞏固,才可以過渡到學習傳統的老趟太極拳。如果是直接學習老式太極拳,切忌囫圇吞棗,急于求成。要多下功夫,盡量學得慢一點,等到學會一個動作以后,再接著學習下一個動作。學習太極拳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把架式略微防高一些。等到下盤有功底的時候,再把架式降低。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信心、韌性。 太極拳的自然深呼吸對身體有好處 實踐證明,練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這種有節奏的呼吸可使橫膈肌和胸腹運動增強,相對有效地加大了肺部氣體的交換容量,使新陳代謝加快、加強。大家都知道腸胃蠕動加強能夠提高消化系統功能,對防治消化不良、慢性腸炎等慢性疾病效果良好,膈肌活動范圍增大,使胸部呼吸肌和橫膈肌力量增強,可加速靜脈血液的回流,改善心臟本身的血液循環。膈肌活動范圍的增大,還能對內臟起到一種自然的按摩作用。所以,太極拳中自然的深呼吸法對防治一些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炎及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較好的作用。 練習太極拳十要 "十要"指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10個要領:1、動中求靜。動中求靜,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2、含胸拔背。胸微內含,動作舒展。3、內外相合。即肌體配合協調,動作連貫,而且要做到意識、動作和呼吸相結合。4、上下相隨。要求協調一致,一動無有不動。5、沉肩垂肘。肩肘自然下垂,以免氣往上提。6、用意不用力。要全身放松,以意念引導動作。 7、分虛實。腿部動作要虛實分明,避免重心同時落在雙腿上,出現"雙重"現象。8、松腰。腰是主宰,連接各關節的活動,腰部放松有利于腿部的穩定性和腰部的靈活性。9、相連不斷。動作要求連貫、圓活、連綿不斷,一氣呵成。10、虛靈頂頸。頭部自然上頂不要東斜西歪或自由搖晃。 經常抽煙、喝酒對練武有很大的影響 吸煙、喝酒對身體有害,已為大量科學研究及現實所證明,因為,長此以往,會損壞人身體的各個器官而導致身體素質下降。練武所需要的正是身體內部各器官機能的良好及身體素質,顯然經常抽煙、喝酒,對練武有極為不良的影響。 自學太極拳 第一、自學者應有充分的精神準備,要有信心,恒心、毅力。第二、仔細鉆研書中的文字和圖解,首先看懂,盡量記熟,可看完一招也可分開來練或邊看文字圖解邊練習。第三、可用磁帶錄下文字表述,練習時播放,這樣可專心進行動作研究,從而學得快。第四、若兩個人同練可互幫互學,也可一個人念文字,另一個做動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兩人反復推敲,演練,直到弄懂為止總之,自學太極拳有一定困難,但不是不能成功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練太極拳時,身體某些部位發抖如何處理 出現發抖的原因有兩條: 1、由于姿勢要領掌握不準,出現勞累或意念造成緊張,從而出現發抖。2、還可能使這些部位有病,阻塞經絡的氣血運行,造成"通則不痛",從而氣血大量集聚于此,強行通過又不能,就造成發抖現象。對以上兩種情況的處理1、這種發抖不是好現象,應注意克服。對于自適應注意規范性、整體性、科學性,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或自己深刻鉆研領悟,只要正確掌握,就能克服發抖現象。2、這種發抖都是正常的,由于發抖的存在促使氣血沖過阻塞,活絡筋血,長此下去,就能治好某些病,從而使發抖現象消除。因此要正確區分發抖原因。出現發抖,帶練功完畢后,覺得身體輕松、舒暢,則為正常的發抖現象;若出現勞累或動作僵硬,則應注意克服。只有對發抖現象具體問題分析,對癥下藥,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