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養生問答(二)
欄目分類:太極養生 發布日期:2018-07-21 瀏覽次數:次
勤練太極卻病延年 練太極拳可卻病延年,有以下理由: (一)練拳要凝神心靜,用意念支配運動,亦即以神經中樞直接指揮全身作圓活柔和均勻綿舒展的活動,無形中直接訓練神經系統,更有效地支配各器官的機能,更趨活躍和穩定. (二)練拳時要求用意不用力,緩慢地運行拳架,緩慢的動作並不減少運動量,相反會增加運動功率,所以練拳時消耗相當能量,流出相當分量的汗,同時排除對身體有害的銅,鉛,鎘質,以保持血液清潔,使身體健康. (三)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主宰於腰而帶動四肢全身作柔和舒展的協調運動,使頭,頸,手,足,腰,脊,身體直接地接受訓練,保持優美的姿態及均勻的發育. (四)練拳時要求放鬆全身的肌肉群,保持身軀中正,脊柱自然正直,運拳時活動骨骼和關節,全身各部骨肌有適度的舒展,使其更具彈力及柔軟,體 態容顏都能夠保持青春健美. (五)即使再多財富,沒有健康的身體,也是徒然,無福享用的.雖然今天科學昌明,醫療發達,偶有重疾或可花費一大筆金錢去換取沒有把握,短暫而又屬機械式的生命,徒增自己痛苦,招致親友掛慮(生命誠可貴,,,健康價更高).健康的身體,才是最豐厚的財富,才能夠享有生活的真正樂趣,尤其是中年人及老年人,生活的奔波,工作的壓力,情緒日趨低下,體力日削,逐漸有腰酸背痛,頭暈無力,耳鳴目眩,終日疲累,精神頹萎等老化病態出現,隨之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氣喘,鼻竇炎,消化不良,便秘,腸胃炎,賢虛,糖尿病,風濕寒腿,神經痛,關節炎,神經衰弱等老人易患的疾病亦接踵而來. 為減慢及延遲老化現象出現,我們應早日下定決心,不怕辛苦,堅抱恒心,排除畏難,耐心地學習太極拳,初期不要急進,更不可以略識皮毛便以為可以自行演練,要知道練拳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由生硬到純熟,到精巧,到隨意而動,絕非一朝一夕,而是要經過相當長時日的磨練,才可以達致的,學會了全套太極拳,在最初一段時間,必須把練拳列為每日生活環節,養成習慣,無論如何忙碌,不應間斷或終止,久而久之,體力及精神兩方面,肯定與日俱增,即使有潛伏慢性疾病也隨之而消逝. 總的來說,選擇太極拳作為終生的養生運動,無論體質強弱的男女老幼均宜,老年人可以延年益壽,壯年人可以增長精神體力,靈活頭腦,自然幹勁十足,青少年可助長發育,均勻體態,日益優美. 練習太極拳絕不受年齡,性別限制,也不受場地,器械,對手及時間的限制,只要有恒心,養成習慣作為生活環節,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太極拳,何況太極拳包含了氣功的靜功,意守功,放鬆功,可以訓練全身鬆弛不僵,擺脫一切情慾牽念和不快情緒等等,長期如此練拳,人體內的骨肌,內臟,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必然產生回應,消除情緒緊張,精神和肉體都歸於正常,人肯定日益輕鬆愉快,日趨樂觀. 生命存亡的關鍵----精氣神 中醫學很講究精氣神,¡°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氣¡±是人體生命活動力:¡°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這三者的盛衰存亡,都關系到人命上的生死,所以精氣神是人的生命根本。 在《靈樞·本藏篇》云:¡°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養生而周於性命者也¡±(人體血氣精神的相互為用,是奉養形體,它可以周遍全身維護生命的,是保持生命的根本物質)。因為¡°精氣神¡±在人體這樣重要,所以古人對這三方面的調護、攝養極為重視。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中有¡°呼吸精氣,獨立守神¡±(¡°呼吸¡±指保呼吸,是一種吐納養生功夫:¡°精氣¡±指真氣而言:¡°獨立守神¡±是說精神能夠不受任何干擾的內守)。又說¡°積精全神¡±(也就是擺脫雜念,聚精會神)。如《莊子·刻意篇》中云:¡°吹咆呼吸,吐故納新¡±,¡°導引神氣,以養形魂¡±。這些都是前人卻病健身,延年益壽的方法,《內經》關於這方面的論述紀載是很多的。在古代講究保健養生的人,和現代實踐證明的人,都把¡°精氣神¡±稱為人身的寶,如人們所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精¡±是後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質:¡°氣¡±是水谷之精氣以及所吸人的大氣(天空之氣)所合并而成的。¡°精¡±和¡°氣¡±是人體一切生理活動的主要物 質:¡°神¡±是人體一切精神、思維活動的概括。 由此可見它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三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例如《靈樞.本藏篇》所說:¡°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者失守而陰需;陰需者無氣,無氣者死矣。¡±從這一段經文就可以看出精氣神三者之間的關系。五藏藏精,精為神之宅舍,有精才能有神,所以¡°積精¡¯,才可以全神。精傷了,神就無所舍,是為失守,這是精與神的關系,也就是精為體,神為用。精不但為神之宅,又為氣之母,精虛則無氣,人無氣則死。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精化為氣¡±(精可產生動力〕,這是精與氣的關系。同時氣也能生精,如在同一篇又說¡°氣歸精¡±(氣又可以充實轉化為精,沒有氣的動力,精也就無所生)。總之,¡°精氣神¡±,三位一體,不可分體,存則俱存,亡則俱亡。因此古人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亦死¡±的關述。所以¡°精氣神¡±三者,是人體生命存亡的關鍵所在,只要精足、氣充、神全,自然能夠怯病延年。我們今天談它,不是在講《內經》的藏象學說¡°精氣神¡±,而是通過¡°精氣神¡±的基本概念,用來說明中醫學與保健的密切關系。 練太極拳能不能長壽 王孝明 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問道:"楊氏太極拳速度慢,不用勁,練這種拳的人都很長壽;陳氏太極拳有些動作又蹦又跳,練這種拳的人都未活過50歲。是這樣嗎?" "你怎么知道的呢?"我反問。"有很多人都這么說。" 我很驚呀,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荒唐,竟然還有許多人相信。真實情況是怎么樣呢? 就以太極拳家楊祿禪至楊澄甫祖孫三代的壽命分析: 楊祿禪(1799-1872)73歲; 楊班侯(1837-1892)55歲; 楊健侯(1839-1917)78歲; 楊少侯(1862-1930)68歲; 楊澄甫(1883-1936)53歲。 他們中最長壽者楊健侯也不過78歲,楊班侯55歲、楊澄甫53歲。以封建社會"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壽命標準看,班侯、澄甫都不能算長壽。以現代人的壽命標準看,簡直是英年早逝。 再看看太極拳家陳氏家族幾個人的壽命: 陳長興(1771-1853)82歲 ; 陳仲甡(1809-1871)62歲; 陳 鑫(1849-1929)80歲; 陳發科(1887-1957)70歲; 陳照丕(1892-1972)80歲; 陳照奎(1927-1980)53歲; 與楊氏家族同樣,太極拳陳氏家族中壽命最短者,是1980年去世的陳照奎,享年僅53歲。最長壽者是楊祿禪的師傅陳長興,享年82歲,已人耄耋之數,在那個時代算是很長壽了。 后世練陳、楊兩家太極拳者,有不少長壽者,也有壽命較短者。像顧留馨、沈家楨、洪均生、傅鐘文、李雅軒等享年都在80歲以上。吳氏拳家吳圖南享年105歲、馬岳梁90余歲,是壽享高齡者。我們還注意到,體育界從事其他體育活動者,武術界不是練太極拳者,甚至從來不從事任何體育活動者,也有不少人很長壽。至于壽命較短的人,亦不在少數。看來,壽命的長短,與從事體育運動、從事何種體育運動、是否從事太極拳運動、從事何種太極運動,關系并不大。 陳氏拳的內涵是該拳的共相;楊氏拳的內涵亦是楊氏的共相。陳氏拳的共相與楊氏拳的共相有可比性。譬如:陳氏拳剛柔并濟、快慢相間;楊氏拳運勁松柔、速度均勻等。壽命各行其是者的內涵是壽命長的共相;壽命短者的內涵是壽命短的共相。壽命長的共相與壽命短的共相也有可比性。譬如:生理遺傳、心理素質、飲食起居、社會環境、生活家庭、運動鍛煉、習慣嗜好、性命時運、疾病治療、營養保健等等各個方面,壽命長者上述諸因素都比較好或大部分比較好;壽命短者上述諸因素都比較差或大部分比較差。陳氏拳剛柔并濟、快慢相間的共相,與壽命短的人窮困潦倒、疾病纏身等共相;楊氏太極拳運勁松柔、速度均勻的共相,與壽命長的人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等共相,二者并無可比性,怎么能聯系在一起呢?可見,人的壽命長短,與從事太極拳運動、從事何種太極拳運動、關系并不大。 凡成為太極拳家者,不管壽命長或短,都需要經過艱苦訓練過程,才能成其為太極拳家。就以運動量說吧,在舊時,一個太極拳家一般情況下日常訓練課目,不包括推手和其它功夫,僅拳架部分即須盤練20至30遍。陳氏太極拳是有些竄蹦跳躍動作,二路炮捶大都是又蹦又跳;楊氏太極拳也不僅有慢練的方式,以快速的方式,一套拳兩三分鐘可以打下來,這是陳、楊兩個不同種類太極拳的共相。同樣的拳架,同樣的刻苦訓練,為什么有的長壽,有的短壽呢?可見,練太極拳和練哪一家太極拳,與成為太極拳家和哪一家太木有拳家有關系,與壽命長短沒有關系。 宇宙間一切存在的事物皆有陰陽屬性,陽性是事物的積極支持者,陰性是事物的消極阻礙者。太極拳修煤油是支持生命的陽性因素之一,對于太極拳家來說,甚至是個很重要的陽性因素。雖然這樣說,也并不是說太極拳修煉運動量越大越好。就邏輯說,宇宙無有始終,其存在是無限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于宇宙之中,受宇宙時空限制,都是有限的。《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是說"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在時空上達到自身稟賦的極限,就會向著它的反面轉化。太極拳修煉亦然。 如果說合乎邏輯的、一個壽命長、功夫好、事業太極拳大師是"天賦條件、客觀因素、個人勤奮"三者的最佳結合點,就比例而言,其個努力僅僅占三分之一(或許是不很重要的三分之一)。太極拳在決定修煉者壽命長短因素中,雖然是積極的陽性作用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惟一的。決定人壽命長短的因素還有許許多多。因為宇宙人生之間,陰陽之圈環環相套無有窮盡,復雜程度常常超出人的常識,而且也常有不可窮盡的陰性因素支持生命,亦有無數不可窮盡的陰性因素阻礙生命。當陰陽平衡、陰性因素占主導地方,生命即終止或都很衰弱。 所謂陰陽消長,是說有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循環往復,永無止境。當"道高一丈"時,生命就健康、長壽;當"魔高一丈"時,生命就衰弱、終止。生命之道,對于修煉太極拳運動者是如此,對于參與其它運動項目者也是如此,對于不參丐任何體育運動項目者亦然。如果只存在著太極拳陽性因素,而沒有阻礙生命的陰性因素,人人都去打太極拳或做其他運動,或者人根本會死亡,何必還要那么多養生保健措施呢? 美國著名排球運動員海曼以青春妙齡,心臟病突發而亡;美國某著名長跑家,突然死于長跑途中;筆者親眼目睹某先生50余歲,練吳氏太極拳,早晨以較大的搞力與人推手時,突然心臟病突發而亡,此皆非排球、長跑、太極推手之過也,實則是影響他們健康的心臟病突發猝死,大概與他有心臟病、夜晚未休息好還喝一點酒、加上早晨6時至7時是人體生物鐘最脆弱的時刻等因素有關;照奎先生早逝,大概與后半生顛沛流離的生活有關;澄甫先生早逝,是因為不可搞拒的疾病所致,這些都不是陳氏太極拳或楊氏太極拳之過也。 以為楊氏拳養生、陳氏拳傷生者,大概是想說:楊氏拳沒有較猛的動作,比較適宜中老年體弱多病者;陳氏拳有一點發勁動作,比較適宜中青年練習。這樣理解比較正確。即使是如此,練陳氏拳時完全可以不發勁,像楊氏拳那樣慢慢練習。至于有些人,把人類慢慢運動和長壽的關系,與自然界烏龜行動慢而壽命長的動物相比,屬于類比聯想,未心有科學根據。《老子》所謂"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是說劇烈的事物總不長久。長久的大運動量,的確有害于養生。我們可以從臆人經驗中總結教訓,千萬不要以為太極拳或某一種太極拳是健康長壽的靈丹妙藥。 太極拳修煉中,是陳氏的還是楊氏的并不生要,它們都是太極拳,都是太極耐用的共相。對于中老 年太極拳愛好者來說,主要是注意運動量的大小。既注意保持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又不會因運動疲勞間隙,使影響健康的陰性因素乘機作祟。尤其是疾病的患者,更要聽從有經驗人的意見,盡可能減少盲目運動。不管是否有運動經歷,以適中的運動量、較長的運動時間修煉,是中老年人的較佳選擇。 一般情況下,太極拳運動不會超過人的體能極限。前輩大師每天幾十遍地練拳,是在當時的農業社會環境下才有可能。現代工業社會的今天,多數人沒有這個條件,運動量也不可能達到那樣的水平。即使如此,前輩大師們不是大多比較長壽么? 人活著在于懂很多道理是,"懂很多道理"即是對宇宙人生的覺解,這是人的存在不同于宇宙間其它存在在的根本區別。如果不能夠懂很多道理,即使是很長壽又有什么意義呢?山間的木石、湖里的龜蛇,不是都壽么?!希望長命百歲乃人之常情,辛勤工作一生的中老年人,有權利得到健康長壽,這本來沒什么不好。 長壽為了什么?活到老學到老。各才有趣味。人需要懂很多道理,懂得道理越多,精神境界就越高。精神境界不高,就會人家說什么自己就跟著信什么,當前風行美容嫩膚,有人就說太極拳也有這種功能。于是乎某人面容不顯老,就以為他練的那種太極拳必定也好。不管三七十一,就紛紛向那嫩的學。某人面容顯老,就以為他練的那種太極拳一定有問題。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對太極拳有著這么荒唐的疑問呢?這些并不難準確判斷的問題,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走入思考的誤區呢?思考一下"法輪功"現象,想想那些偽科學、偽大師猖獗于一時,不但反映了許多所謂修煉者知識水平欠缺,更說明了人的思維能力,普通缺乏邏輯與抽象思維的能力。 "井底之蛙"的故事,出自《莊子》。這本書里有很多寓言,具有超越時間的價值。書中說,有些生物生命周期只有一夜。更不知道太陽是怎么回事;有些生物生命周期僅半個月,能體驗月缺月圓的過程;黃河夠長吧,見到大海才知道自己渺小。井底之蛙在談到自己所見到的那一塊天時,還比較準確。當它以自己的經驗去套別人見到的那一塊天時,就絕不一塊天空的真實性。這種情況往往令人十分沮喪,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矛盾大都如此。以這樣的思維去理解太極拳,去判斷事物,才會有上述那些不應該有的問題。我們雖然說只有認運動方法才能取得太極拳修煉最佳效果,我們還要說,必須以哲學的方法理解,才能提高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太極拳與氣功兼練效果甚佳 張志棟 太極拳是內家拳.它動作連貫,輕慢圓勻,綿綿不斷,體松心靜,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動作、呼吸、意識緊密結合。氣功以內練為主,是一種自我養練身心的健身方法。氣功中的調身、調息、調心和太極拳的動作(調身)、呼吸(調息)、意識(調心)如出一轍,可視為一家。 太極拳和氣功關系密切。太極拳是動中求靜,氣功則是靜中求動。氣功通過入靜意守,產生動作,激蕩內氣,使氣血通過任、督、沖三脈,在周身循環不息。練太極拳要求運轉先天之氣,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斂臀提肛,松胯塌腰,在運動中身體、姿勢和動作處處皆是圓。氣功也講究手、臂、足要三圓。氣功和太極拳都講究腹式呼吸,入靜放松。只有全身放松,氣才能沉入丹田,氣血才能在周身運行,產生防治疾病、保健養生、益壽延年的功效。 太極拳吸收古代導引、吐納等養生功法的精華。若結合使用氣功中一些鍛煉要領方法,能在短期內取得意、氣、形的統一,達到引氣、運氣、行氣的功效;特別是通過意識產生氣感,激蕩四體百骸,達到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經任、督二脈打通大小周天,逆取胎息狀態,減少耗氧量,使人精滿、氣足、神旺,體捷身輕,返老還童。 氣功雖好,一些習練者卻易走火入魔,引發潛在的神經病,誘發癲癇風等癥。若與太極拳結合習練,則可取長補短,萬無一失。 會打太極拳的人,只要掌握好調息,練時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呼吸深長細勻,不憋氣,意識、呼吸、動作協調一致;若胸悶不適,改用自然呼吸,自然會水到渠成。 不會打太極拳的,可先學簡單套路,然后按“三調”要求逐成一一練習,再貫串到全套路中去。只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定能收良好效果。 太極拳與免疫 摘自《中華武術》 太極拳通過長期實踐,證明具有顯著的醫療保健價值。許多人堅持太極拳鍛煉,使其慢性病得到痊愈。有的終身習練,活到高齡,甚至年逾百歲。 近代科學業已證明,免疫功能退化,這是人體衰老的主要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免疫功能也同其它器官一樣,逐漸下降和衰退,尤其是在免疫細胞中相對起主導作用的T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下降較為明顯。 太極拳對機體免疫功能的提高主要表現在周圍循環血液中免疫細胞量的增加及其活性增強。國外學者指出,練15分鐘太極拳后,發現免疫細胞有明顯提高。國內有人通過實驗發現,練一次太極拳可使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液增加16mg/100。這證明太極拳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起到藥物不易達到的效果。 太極拳運動柔和、緩慢、連慣,和一般體育項目相比,它的強度和運動量相對要小些;正因為太極拳有其特點,故對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更有獨到之處。我們知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在粘膜分泌液中含量最多,對入侵的微生物發揮其免疫排除作用,是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含量的曾減,直接影響全身粘膜系統的免疫功能。而太極拳運動后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將有助于全身粘膜系統免疫功能的加強。咽下的唾液,將對消化系統粘膜免疫功能的加強也有裨益,武術家在練太極拳時要求舌尖輕抵上腭,牙齒勿緊咬,有唾液時要及時吞下,不可吐掉,視為“金津玉液”。氣功家把舌抵上腭,形象地比作“鵲橋高架”,認為這樣有利于督、任二脈鉤通,起到引“天河水”下降滋潤周身的作用。 為了證明太極拳提高免疫、延緩衰老的作用,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研究表明,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內分泌系統有良好的作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