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最易從頭散 寒冬保暖要顧全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中醫認為人體的幾個部位中,頭、頸、背、腹、足是保暖的重點。
頭部: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失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失。如同熱水瓶要塞瓶塞一樣,如不注意頭部保暖,頭面部被冷風一吹,很容易引起血管痙攣,甚至會導致面癱。有時候,迎風走路,人往往凍得頭痛,這就是寒氣灌頂導致血管收縮引起的。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時。
頸部:溫暖風池穴可預防感冒
外出的時候,最好能系上一條圍巾。不然,脖子光溜溜露在外面,冷風直往胸前灌,穿多少都覺得冷。而且范德輝還認為,后頸發際線凹陷處有風池”穴,這里溫暖有抵御風寒入侵、預防感冒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戴圍巾時,習慣把脖子、嘴巴一起捂著,這種做法對健康不利。因為圍巾纖維易脫落,又容易吸附灰塵、病菌,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體內,引發疾病。
背部: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
中醫認為,背部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陽膀胱經主人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一旦受寒,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哮喘、慢阻肺等復發、加重等現象。對于老人、兒童來說,暖背尤為重要。
背部保暖方法很簡單,只要穿一件貼身的棉或鴨絨背心就好。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穿一件背心,還可以對胸部心前區保暖,因為心前區對氣溫寒冷變化十分敏感,這個部位暖和,心絞痛會少發生一些。
腹部:肚臍是任脈重要的穴位
天冷后,胃部容易痙攣,引起胃痛、腹瀉等癥狀,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胃部的保暖更重要。因為脾胃喜溫,低溫的時候,血管收縮,受損的胃黏膜修復能力變差,因而易出現胃痛等癥狀。
另外,范德輝還強調,臍是腹部正中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多條經脈流注的要沖,臍是怕冷之地,事實上,臍冷”正是老年人、病后體虛和女性產后容易出現的一種癥狀,而治療的常用手段就是用熱敷、艾灸等方法來提高臍溫。
足部:足底穴與內臟關系密切
民間有一說法,寒從腳下生”。人的雙腳離心臟較遠,血液供應少,脂肪又薄,因此,保暖能力差。而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內臟關系密切,腳底一冷,全身都很難暖和起來。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
方法有:一是穿柔軟舒適的保暖鞋,襪子則以保溫的棉毛襪為好;二是平時多按摩腳部,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三是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能消除疲勞,御寒防凍,促進睡眠。
食療溫補抗御嚴寒
中醫認為,冬季特別怕冷的人,可以選擇一些溫熱護陽之品,以抵御寒冷,比如羊肉、牛肉等,還可多吃桂圓、核桃、栗子、大棗、山藥、木耳等。
另外,冬季鍛煉必不可少,因為運動可增加熱量產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但由于冬季寒冷時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煉之前的熱身活動非常重要,等身體微微汗出后再進行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患有呼吸系統疾患的中老年人,如慢支、肺氣腫、肺心病等,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選擇日照充足的時候,以免誘發疾病發作。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應避免起得過早去鍛煉,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