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中醫逸事
欄目分類:道家醫藥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毛澤東對中醫的關懷和倡導是有著劃時代意義的。
如:建國初年對衛生部打壓中醫的及時糾正
關于中醫藥是一個偉大寶庫的論斷的提出;
對中醫藥政策的制定;
號召西醫學習中醫;
毛主席還非常贊賞中醫的帶徒方法,一邊言傳醫學理論,一邊身教臨床看病,帶一個,出師一個,所謂“名師出高徒”不是一句空話。
12 月26日是偉人誕辰112周年紀念日,為了緬懷偉人,追思偉人的風范和對祖國醫學事業關懷之拳拳,也為了在今日這個中醫極為艱難困苦的時段里能多一些光明亮色,特將多方收集到的關于毛主席與中醫的相關資料,匯編、整理成文,以示深切懷念。
一、挽救中醫藥于危亡
建國之初,衛生部打壓中醫,如:
醫院不吸收中醫參加工作;
公費醫療不報銷中藥費;
對中醫進修只講授簡單西醫知識,并以此改造中醫;
不設中醫醫院和中醫病床;
限制和取締某些確有療效的中成藥、鮮草藥;
中華醫學會不吸收中醫會員;
對中醫的考試條件苛刻等等。
當時衛生部副部長王斌在東北衛生部報告中,公然說:“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之消滅而消滅;中醫在農民面前只起到安慰的作用。”的奇談怪論。當時中醫數量大為減少,很多中醫藥工作者哀嘆中醫藥快完了,看不到一絲光明前途。以至發展到1953年全國中醫都要學西醫,以便成為西醫之下手――即以西醫理論來改造中醫也。
就在這關鍵時刻,為毛澤東和周恩來所察,毛主席于1954年衛生部歧視中醫的做法提出了嚴肅的批評,王氏最終被撤職。
毛主席指出,這一狀況如不加以徹底改變,不但將使人民保健事業受到重大損失,長此以往,我國這一部分文化遺產就有散失的危險,這是絕對不能容許的。今后,要大力號召和組織西醫學習中醫,整理祖國醫學。
二、毛主席對中西醫藥的理解
1954年時,毛澤東對他的保健醫生徐濤說:
“西醫能治病、能開刀,割闌尾炎,吃阿斯匹林都很好。但你們也要好好學習中醫。把國外的醫學學好,也把傳統的醫學學好。”
“我看中醫少說也有二千多年歷史,西醫有多少年?就算一百多年,那一千九百多年老百姓怎么過?還不是靠中醫中藥,應該說中醫中藥是有功的。中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中醫中藥要用現代科學知識去整理、研究提高,取長補短,要發展中國的新醫學派。
陰陽五行為什么不能拿現代術語表達?一代人搞不清,兩代人行不行?十代人行不行?”
“……后來他父親病死了,魯迅對中醫很有看法,不信中醫。他的這個觀點不太對。他找的是庸醫,不要受這個影響。”
“現在歐美人都喜歡中國飯菜,又好吃又能減少心血管病。我看中國有兩樣東西對世界是有貢獻的,一個是中醫中藥,一個是中國飯菜。”
“中國是東方國家,習慣上吃得素一些,……吃得素一些對健康有好處。西方人食物里脂肪多,越往西越多,他們得心臟病的也比中國人多。”
二、為孔老夫子診病
一次,主席對身邊的醫護人員談起孔老夫子的故事。
“孔老夫子吃飯很講究,……這些都很合乎衛生嘛!不過孔老夫子有病啊!”
“你應該給他診診病,我看他有胃病。”
――“你怎么看出來?”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東西搞得那么精細,不是消化不好嗎?再說,他喜歡吃姜。你們西醫講不講究姜的作用?”
“中醫講究的比較多。”
“姜性溫,孔老夫子有胃寒,用姜去暖胃寒,老百姓不是喝姜糖水嘛,去寒發汗治感冒。我看他有胃下垂。”
――“你怎么又給診斷出一個病了?”
他不緊不慢地笑著說:“他胃不好,又忙著周游列國,吃了飯就坐車子顛簸,還不得胃下垂?”
――“看來你是很注意飲食衛生的。”我也笑了。
“茶可以益思、明目、少臥、輕身,這些可是你們的藥學祖師爺李時珍說的。”
三、葉天士是很高明的
毛主席有一次和《中華醫學雜志》總編輯談葉天士,他說:
“魯迅在《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對清代名醫葉天士用梧桐落葉做藥引不以為然。其實,正是以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中醫的懂得人的疾病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葉天士把人體的病變和體質、環境聯系起來,這是很高明的,這種認識即使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也是很先進的。中國這么大,人口這么多,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生活習慣和各地人民的體質,都有很大差別,不能以一概全。而中醫正是重視這種差別,才派生出各種學派,各家學說。
各個學派的不斷發展,匯成了中醫這個整體的淵淵巨流,這對現代科學也有可以借鑒之處,所以中國對世界有大貢獻的,我看中醫的一項。”
四、一個縣長不知道藥王姓什么?
1958年8月5日,毛主席在河北安國視察。車開進安國大街,經過藥王廟,毛主席問:“這廟里的藥王姓什么?”焦家駒(安國縣長)說不知道。毛主席有些不滿意。
“一個縣長不知道藥王姓什么?”
毛主席無論走到哪里,總對哪里的文化古跡有很濃厚的興趣。頗有古人“每事問”之風。
( 注:“藥王廟”,據《安國縣志》,安國藥王廟所供奉主神是東漢初邳彤。邳彤,《后漢書》有傳,為光武帝云臺二十八將之一。藥王廟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明嘉靖年間重修,藥王廟還供奉有秦越人張仲景、華陀、孫思邈、張子和、朱丹溪、劉河間、李東垣、李時珍和王肯堂等名醫塑像。)
五、“什么長生不老藥?連秦始皇都找不到”
1961年9月22日,……當毛主席知道來訪的蒙哥馬利在參觀醫院時,曾經對醫生說:“
你們中醫中藥很神奇,應該發明一種藥,讓你們的毛主席長生不老。”時,他對熊向暉、浦壽昌說:
“什么長生不老藥?連秦始皇都找不到,沒有那么回事,根本不可能。這位元帥是好意,我要告訴他,我隨時準備見馬克思。沒有我,中國照樣前進,地球照樣轉。”
六、對中醫藥的身體力行
(一)
毛主席不僅關心中醫事業,自己對中醫治療也是身體力行。名老中醫劉惠民、章次公、趙炳南生前都為毛澤東看過病、把過脈、開過方。
小方治感冒
山東名老中醫劉惠民,是一位善開小方的名醫。他曾多次到京、滬、杭、廣州等地為毛主席和中央領導人看過病,且所處方多不用貴重藥。
1956年他去青島給主席治好了感冒,藥費才一毛多。主席贊揚說:“近三十年沒吃中藥了,這藥很好。”
59年冬,主席再次找他去看感冒,他還是用幾毛錢的小方把病給治好了。
劉老處方不拘一格。據病情而定。古時方不限,多喜用民間小方。如治感冒方:
(1)生姜15克(搗) 生蘿卜30克 帶須蔥頭5個 紫蘇葉9克
水煎,趁熱頓服。服后片刻,再喝熱米湯一碗,取微汗。
(2)午時茶2塊 生姜1塊 煎服法同上。
(3)紫蘇葉12克 薄荷9克 淡豆豉12克 帶須蔥頭5克 生姜3片 大棗3枚
煎服發同上。
劉老小方,是建立在辯證準確之上,這樣用藥才能恰當,做到少而精。然而這又是一般醫生所不易做到的。
(二)
選定中醫治白內障
1975年,毛澤東患老年白內障,中醫傳統方法中有一種“金針撥障法”失傳已久,那時該方法已由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繼承下來并有所發展、改進,唐由之是主要負責專家。
毛澤東對治療自己的疾病向來不大積極,但眼疾使嗜書如命的他不能看書,這才決定治療,在中、西醫治療的兩者之間,毛澤東選擇了中醫主導的治療方式,請唐由之治。
唐由之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有一天晚上,他請示毛澤東可不可以做手術?毛澤東問,都準備好了嗎?唐由之答,準備好了。毛澤東又問,音樂也準備好了嗎?這一問把唐由之問住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一點。多虧了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張玉鳳,立即找來彈詞開篇《滿江紅》唱片,毛澤東大手一揮,做。這一極富感染力的動作,給唐由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憶起來仍恍若昨日。
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手術后不久,毛澤東睡著了。次早,睡在毛澤東臥室外的唐由之聽到屋里有動靜,就走進屋內,這時毛澤東聽到腳步聲就問,誰來了。工作人員說,是唐由之來了。毛澤東聽了自言自語地喃喃道:由之,由之。接著念了一首詩。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由于毛澤東的湘音很重,唐由之聽不懂,在看不見的情況下,主席用鉛筆把這首詩摸索著寫下來,簽上自己的名字送給唐由之。還說,這詩里有你由之的名字呢。
(這首詩是魯迅在當年為追悼楊杏佛寫的)
七、我的保健原則
“……不要使人養尊處優,……更不能小病大養。保健不是保命,不要搞什么補養藥品,我是從來不信這些的。主要是革命樂觀、心胸開朗、鍛煉身體。
我的原則是: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勞逸適度。”
八、“當醫生的,更應讀讀曹操的詩”
1954年,一次散步時,毛主席對他的保健醫生談到:
“當醫生的,更應讀讀曹操的詩。……你看曹操的詩氣魄雄偉,給人鼓舞,真男子氣,是大手筆。
人會變老,老不服老,‘老驥伏櫪’那四句講得多好呀!要老當益壯嘛!
在醫學上講‘生理年齡’老了,‘心理年齡’要年輕才好。《龜雖壽》也是一首好詩
。你當醫生的更應該讀讀。”
九、《矛盾論》對中醫的影響
毛澤東對中醫的影響是深遠的。
名老中醫李聰甫曾經深有體會的說到:“在這方面,我認為有必要提出醫家必讀之書,那就是自然辯證法,而且應該著重讀毛主席的《矛盾論》。解放以后,我始終把這本書置諸座右,百讀不厭,深得其惠。
為什么?因為唯物辯證法就是中醫基本理論的精髓,能夠學習和運用它,很多問題能迎刃而解。”
無獨有偶,一位老中醫也曾這樣認為:“學中醫不一定要學易學,但一定要讀通弄懂哲學,老毛的《矛盾論》唯物辯證法也是很好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