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鮮用陳用
欄目分類:道家醫藥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在家庭治療中,一些患者認為,使用新鮮中藥療效好;而另有一些患者認為使用陳藥療效好。其實,中藥鮮用陳用,各有其長,不可一概而論。
鮮藥,由于其有效成分還沒有被破壞,所以在應用時療效顯著如鮮生地黃有較強的清熱涼血作用,治療鼻出血、便血療效顯著;鮮石斛的清熱生津作用較干石斛強,特別是治療熱病時更為明顯;鮮花粉的清熱潤燥作用較干花粉強,治療肺燥咳嗽時使用鮮花粉強一些;又如蒲公英搗爛外敷治療乳癰,小薊搗爛外治損傷出血,均以鮮藥療效較佳。
有些中藥不宜鮮用,如二烏、半夏、南星、附子、蚤休等,這些藥物具有較強的毒性,一定要加工炮制,降低其毒性后方可使用。非用生藥不可時,應水煎或加蜂蜜同煮4小時以上,破壞其毒性后方可飲服,如生二烏治療頑痹、生半夏治療頑癥等,這類藥物是不能鮮用的,以免發生藥物中毒。
一些鮮藥和干陳的中藥療效差別很大,如生姜可發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而干姜則溫中散寒,多用來治療虛寒胃痛,中陽不振,使用時應加以區別。
絕大部分中藥,鮮用與干用差別不大,如大青葉、野菊花、馬齒莧、羅布麻、薄荷、荊芥等,只是劑量不同而已,一般鮮藥為干藥的2-3倍。
中藥經過久貯,若保管得宜,一般仍能保持原有的治療作用,若出現發霉、蟲蛀,或顏色、氣味、形態發生變化,就會使藥效降低或失效,如天麻、紅參、蟲草等,被蟲蛀后就會使療效降低。
當歸、柏仁、棗仁等含有大量油質,最易散失、走油;薄荷、藿香、木香等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藥材,貯存過久就會使香氣散失,這些都會影響藥物的療效。因此,為保證藥物安全有效,中藥貯存的時間不宜過長。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