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炒菜談中醫
欄目分類:道家醫藥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會炒菜就能懂中醫?
炒菜和中醫看病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舉出一個方劑來說明問題:桂枝湯
桂枝湯是由桂枝三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二兩、芍藥三兩組成。
比如我們配下如下材料:油菜500克、生姜兩片、蔥一段、鹽5克、醬油2勺、白糖、高湯少許,經過翻炒,就成了炒油菜這道菜,油菜是主菜。
這和桂枝湯的配伍(俗稱配料)和煎后服用是一個道理。
變通一:海米油菜
油菜300克、海米200克、生姜兩片、蔥一段、鹽3克、高湯少許,經過翻炒,就成了海米油菜這道菜,油菜海米均是主菜(注意,油菜的劑量變了,而且加了海米)
變通二:水煮肉片
油菜200克、豬肉500克、生姜五片、蔥兩段、鹽5克、醬油3勺、豆瓣醬若干、白糖、高湯適量,經過翻炒,就成了水煮肉片這道菜,油菜變成了輔菜,豬肉是主菜。
在中醫里,很難說一個方劑治療什么“病”(這個病是指現代醫學所說的病,和古人所說的病不同)中醫也沒有這樣的方劑。
同是一個方劑,劑量不同則主治完全不同,如桂枝加桂湯(就是桂枝湯加重桂枝的劑量)的證和桂枝湯則截然不同。
同是一個方劑,加味后則主治完全不同,如桂枝加附子湯(就是桂枝湯加附子)的證和桂枝湯則截然不同。
同是一個方劑,減味后則主治完全不同,如桂枝去桂加白術茯苓湯(就是桂枝湯去桂枝加白術茯苓湯)的證和桂枝湯則截然不同。
同是一個方劑,如冬末春初得風寒表虛證的感冒,用桂枝湯治療得效,夏季又得感冒,用桂枝湯治療反而越治越壞,這是因為氣候不同。
同是一個方劑,如老人冬末春初得風寒表虛證的感冒,用桂枝湯治療得效,小孩夏季也得風寒感冒,用桂枝湯治療反而越治越壞,這是因為年齡不同。
同是一個方劑,如冬末春初東北人得風寒表虛證的感冒,用桂枝湯治療得效,江南人用桂枝湯治療反而越治越壞,這是因為地域的不同。
..........
就中藥來說,一味藥很難有特定的作用,如金銀花又能治療風熱感冒,又能治療瘡瘍,又能治療腹瀉,又能通肺絡治療咳嗽.......隨著配伍的不同,而發揮不同的作用,更何況一個方劑能主治什么病呢?
這點又和西醫則完全不同,西醫的抗生素肯定是治療細菌感染的,而抗病毒藥是肯定治療病毒感染的。所以,我們也很難說油菜、豬肉、生姜、蔥、鹽、醬油、豆瓣醬、白糖、高湯這些都能具體干什么
在古醫書里,大多都用桂枝證,柴胡證來代替病的概念。所謂“大道至簡”所謂“得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也都是此意。
因為中醫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切都在不確定之中。而西醫總是一個確定的概念,一切都在確定之中。
所以又可以說,中醫可以讓你糊里糊涂的活著,而西醫可以讓你明明白白的死(任何一個死亡的患者,西醫都能有明確的說法,問題是在西醫很多明確的觀點下,卻對疾病的治療往往束手無效,比如胃病,西醫檢查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是幽門螺旋菌感染,但是西醫卻沒法治療幽門螺旋菌感染,西醫可以告訴你是頸椎病、是前列腺增生、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但是西醫都沒法治療這類疾病。中醫可以不知道幽門螺旋菌感染,可以不知道頸椎病,前腺增生......但是中醫卻能治療這類疾病)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有思維模式,和西方文化有著本質的不同,不掌握中國傳統文化思維模式特點,永遠也進不了中醫的門,即便是天天伺診抄方,也照樣不得其道,借用佛家一句話:面壁而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