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蓬頭”道人 崇尚無為勸人施予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明代中興茅山乾元觀的高道閻希言,一生頗多神奇傳記。當時,南京大理寺卿陳文燭為撰碑文《乾元觀記》(現存乾元觀內);刑部尚書王世貞為其立傳《閻道人希言傳》(收《四庫全書》)。
乾元觀(圖片來源于網絡)
體重三百斤卻健步如飛 烈日之下而不流汗
閻道人云游四方,不修邊幅,不戴道巾,不梳發髻,博得“閻蓬頭”雅號。常穿粗布夾衫而無襯衣,著鞋而無襪,體重三百斤,其大腹便便形象可以想像。然而他行動敏捷,勝于少壯。盛傳夏天赤膊于烈日不流汗,隆冬鑿冰而浴不懼寒,最不可思議的是,積尿缸中以尿洗澡,浴后任其自干,而不覺臊臭。喜飲酒,量不大,酒酣則放歌道情,自娛娛人,外出常有孩童雀噪相隨。問道人百歲他應之,問二百歲他也應之。
勸人常多施予 教人不喜不怒
一般從不與人談及個人歷史,向其求教延年沖舉之術卻不應,惟勸人廣行陰騭,常多施予,勿淫勿殺,勿恚勿憂,勿多思而已。他教導徒眾:心無不存謂之照,欲無不泯謂之忘。又曰:喜中知止則不喜,怒中回思則不怒。能咬此二語,便入忘境。
修復茅山乾元觀 成就一番道業
閻道人名垂青史,其最大的功績在于修復茅山乾元觀,他初到乾元觀,于觀左右栽植桃杏,春季花開,滿山錦繡。又引山泉灌溉水田,年獲稻米三四十石。當時道觀僅存山門兩舍,閻道人游說金陵諸多公卿名士,如李司寇、王中丞、王鴻臚等權貴贊助,修復了乾元觀殿堂樓閣,成就了一番道業。
乃山西人氏 因病遇恩師棄家修道
閻道人與王世貞交往頗多。明神宗萬歷十二年(1584年)之冬,道人途經王世貞私家山園,王世貞設宴款待,席間道人坦陳家史,自言山西人,二十七八經商自給,有家室,縱欲患病幾死,遇師誨之坐功得以康復,后棄家學道。其時嘉靖乙未、丙申間。王世貞覺得“道人漫應人多矣,安知不復漫謂我,我姑漫應之,相與失笑而別。”且為道人測算,二十七八歲在嘉靖乙未、丙申(1535-1536年)間,道人生于1508年,萬歷十六年(1588年)仙化,道人高壽80,的確可信。
預感天庭召喚 催促王世貞撰寫傳記
萬歷十六年(1588 年),閻道人拜訪王世貞,意在請王為其撰寫傳記,王逗道人曰:“寫道觀不寫道人行嗎?”閻道人直言:“怎可不寫道人,我實仰慕先生文采,先生也早悉于我。”后數日一往,問文成否,得知未成,心頗不快,使其徒相促。王世貞怪其何急于此,原來道人與眾多茅山高道宗師相似,預感天庭召喚。閻道人升仙更顯神奇,沐浴三番,移枕坐地,又說道人不當臥床,趺坐不僵,十月猶暖,氣色安閑,汗沾胡須如珠,入龕后,移入乾元觀,時時啟龕視之,百日猶若生時。
閻道人崇尚無為 儒道雙修道純德備
王世貞《閻道人希言傳》:“道人游行人間者五十余年,灼然著聲者垂四十年。出無恒向,詣無恒主,宿無恒夕,忽然而來,忽然而去;無往為主,無戀為本,無相為宗。其真有道者耶。”此論希言道人崇尚無為,道純德備,可謂一代高道。道人臨終遺教:“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齊家治國平天下。”亦道亦儒,兼具儒家風范。《乾元觀記》篇末寫道:“希言深于《易》者也,儒而道,道而仙,吾安能窺其際哉。”這又是喻其儒道雙修的明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