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丹
欄目分類:療法 發(fā)布日期:2018-12-31 瀏覽次數(shù):次
元·薩謙齋《瑞竹堂經(jīng)驗方》正方
白茯苓去粗皮,為細末,淘碎,陰干,四兩;頭麯十三兩;人參末三錢;青鹽少許。右四味滾水和成劑如大指,以評語牙火燒熟,驗數(shù)分作十日服食,一月服三料。夏加干蓮子肉一兩,余月加干山藥一兩。延年益壽,黑髭發(fā),大有補益。
[按語]
此方在《醫(yī)方類聚》、《普濟方》等書中也均有收錄。白茯苓為此方之主藥,功能健脾利濕,益智安神。茯苓中所含茯苓多糖,不僅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而且有較強的抗癌作用。茯苓中所含卵磷脂是構(gòu)成神經(jīng)組織的重要物質(zhì),古人說茯苓有益智安神作用,也是符合現(xiàn)代科學(xué)道理的。
人參大補元氣,固脫生津,益智安神,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及性腺等系統(tǒng)均有滋補強壯作用,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還能防治老年人常見的糖尿病、高脂血癥。
蓮子肉、山藥,均為健脾補虛、益腎固精之品。其中蓮子肉尚有養(yǎng)心安神作用。
頭面,即小麥加工過程中的頭遍面粉,在臨床上可用較精細的麥粉代之。小麥面味甘性溫,《本草拾遺》稱其“主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日華子本草》謂之能“養(yǎng)氣,補不足,助五臟!痹谶@里用之,一方面是取其益氣補虛功效;另一方面則是作為賦形劑使用。正如《本草綱目》所說:“惟作蒸餅和藥,取其易消也!奔词钦f用小麥面作賦形劑而制成的藥物,具有容易消化的特點。
青鹽即戌鹽,又名胡鹽、羌鹽、禿登鹽、陰土鹽,為鹵化物類礦物石鹽的結(jié)晶,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沿含有鈣、鎂、鐵等,味咸性寒,古人認(rèn)為“咸歸腎,引藥氣入本臟也”。這里也主要是用其以引諸藥歸入腎經(jīng),從而加強本方藥的補腎功能。
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免疫功能低下,是引起衰老的重要原因,本方藥不僅具有滋補強壯作用,而且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方藥是有一定抗衰防老作用 。本方藥重在補脾益氣,兼能補養(yǎng)心腎,適宜脾氣虛弱、心腎不足之中老年人服用;陽虛內(nèi)熱或陽熱內(nèi)盛者,則應(yīng)當(dāng)慎用或禁用。
[附方甲] 駐春丹
《瑞竹堂經(jīng)驗方》還載有“駐春丹”,功能“縮小便,美顏色!逼浞綖橛谩昂冒总蜍咚膬桑w,去皮及沙,細研為末;白面一斤,另傾。人參一兩,不犯鐵器,搥碎;川椒一合,以木研碎去目;青鹽一匙頭。右三味為粗末,水二大碗,煎至一碗,與茯苓、白面和勻如臂大,文武火燒熟,三日服一料,一月服十料,半年之后當(dāng)減三料,每月只服七料,又半年再減三料,每月只服四料,若兩日一次見小便,方是效也,如此更不要常服!
[按語]
此方較前方增一味川椒,以加強其溫脾胃、壯腎陽之功,適宜脾腎陽虛、食少便溏、面色萎黃、小便頻數(shù)者服用。禁忌同前方。
[附方乙] 大茯苓丸
明·朱橚等人編寫的《普濟方》尚有“大茯苓丸”,方為“白茯苓(去黑皮)、茯神(抱木者去木)、大棗、肉桂(去粗皮)各一斤,人參、白術(shù)、遠志(去心炒黃)、細辛(去苗葉)、石菖蒲(九節(jié)者米泔浸三日換泔切曝干)各十二兩,甘草八兩(水蘸劈破炙),干姜十兩(破裂)。右搗羅為末,煉蜜黃色掠去沫,停冷拌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久服不饑不渴,輕身不老,明目強力。”
[按語]
本方藥功能補脾益氣,養(yǎng)心益智,溫陽散熱,適宜中老年人心脾陽虛、心悸健忘、精神萎頓、納差便溏、疲乏少力者服用;陰虛火旺者忌服。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