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丸
欄目分類:療法 發布日期:2018-12-24 瀏覽次數:次
明·金禮蒙《醫方類聚》正方
黃芪(銼)、人參(去蘆頭)、石斛(去根銼)、桂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炙干)、鹿茸(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研為末)、陽起石(酒煮半日細研水飛)、熟干地黃、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鐘乳粉、白茯苓、狗脊、赤石脂(細研)、山茱萸、薯蕷、附子(炮裂去皮臍)、五味子、蛇床子、萆薢(銼)、巴戟、白術、續斷、澤瀉。
右件藥,各一兩,搗羅為末,入陽起石,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漸加至五十丸。治男子五勞七傷,風虛羸瘦,腰痛膝冷,陰盛陽虛,身力衰殘。久服令人五臟內實,肌膚外充,面色紅光,返老為少。
[按語]
方中主藥為黃芪,味甘性微溫,入肺、脾二經,藥用有生黃芪、炙黃芪兩種,據《本草備要》記載:黃芪“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生血、生肌、排膿內托,瘡癰圣藥。痘癥不起,陽虛無熱者宜之。”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中益氣、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排膿生肌藥使用。黃芪的補益強壯功能不僅早已為人們所認識,而且也已為現代科學所證實。據研究,黃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質、氨基酸、膽堿、甜菜堿、葉酸等多種有效成分。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使受損傷的肌肉組織細胞恢復活力,對冠狀動脈血管也有擴張作用;并能使動物的動情周期延長;還可防止肝糖元的減少,有保護肝作用。黃芪還有降血糖、降血壓及中等程度的利尿作用;通過動物實驗還證明,黃芪有改善腎功能、降尿蛋白作用。因黃芪含有葉酸,故有抗貧血作用。近來有人觀察了黃芪對人胚肺二倍體細胞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黃芪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減緩人胚肺二倍體細胞自然衰老過程,使細胞壽命達98代,對照組則為61至66代,約使細胞壽命延長1/3。方中更用人參、白術、白茯苓以加強其補中益氣功能。
方中熟干地黃、山茱萸、山藥、五味子以滋腎強精;鹿茸、肉蓯蓉、蛇床子、菟絲子、巴戟天、附子、桂心、陽起石、鐘乳粉以溫腎助陽;杜仲、續斷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狗脊,又名強膂、扶筋、百枝、狗青、扶蓋、茍脊,為蚌殼蕨科多年生樹蕨金毛狗脊的根莖,味苦甘性溫,入肝腎二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本草綱目》謂之能“強肝腎,健骨,治風虛。”《本草正義》說它“能溫養肝腎,通調百脈,強腰膝,堅脊骨,利關節,而驅痹著,起萎廢,又能固攝沖帶,堅強督任,療治女子經帶淋露,功效甚寵,誠虛弱衰老恒用之品。且溫而不燥,走而不泄,尤為有利無弊,頗有溫和中正氣象。”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肝腎、除風濕、健腰腳、利關節使用。
萆薢,目前臨床上雖主要作為祛風利濕藥使用,但古人認為它也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的作用。如《日華子本草》說它能“補水臟、堅筋骨”;《本草通玄》也說:“萆薢,胃與肝藥也。搜風去濕,補腎強筋”。在此方中用之加強杜仲、續斷的補肝腎、強筋骨作用。
澤瀉功能清熱利濕,此方用之一方面是加強杜仲、續斷、萆薢等藥的強筋壯骨功能,另一方面是加強諸滋腎強精藥的作用。石斛養陰生津;赤石脂固澀精氣。
本方藥功能益脾腎,重在滋精助陽,益氣養血,強壯筋骨,適宜中老年人陰陽、氣血虧虛、身體贏弱、腰膝冷痛、下肢痿弱、遺精白濁、婦女帶下者服用;凡屬熱證者均當禁服。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