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靈丹
欄目分類:療法 發布日期:2019-01-01 瀏覽次數:次
元·許國禎《御藥院方》正方
生地黃三十二兩細切,用無灰酒一斗夜浸晝熬七日,酒盡焙干;鹿茸二兩酥炙黃,焙干為末;肉蓯蓉二兩酒浸七日,為泥焙干;牛膝一兩酒浸七日,焙干;桂心一兩;蛇床子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七日,研為末焙干;遠志一兩去心;大棗一百個煮熟去皮核焙干。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或酒蜜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補腎益真,滋榮養衛,填實固髓,堅固牙齒,聰明耳目,延年不老,悅顏色,黑髭鬢。
[按語]
方中生地黃,古人認為“乃補腎家之要藥,益陰血之上品。”方中用之以滋腎精養肝血。“牛膝,味甘能補,帶澀能斂,兼苦直下,用之入腎,蓋腎主閉藏。澀精斂血,引諸藥下行。”二者相配則滋精養血之功益彰。鹿茸、肉蓯蓉、蛇床子、菟絲子、桂心以溫腎助陽,與上藥相合,乃陰中求陽,陽中引陰之意。
遠志別名基本葽繞、棘 、棘菀、細草,其苗名小草,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細葉遠志的根。遠志味苦辛性溫,入心、腎二經,目前臨床上訂作為祛痰利竅、安神益志藥使用。但古人認為它尚有一定的補益之功,如《神農本草經》即稱其能“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名醫別錄》也謂之能“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泄。”《藥性論》還說它能“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堅壯陽道。”李時珍則認為“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其功專于強志益精,治健忘。益精與志皆腎經之所藏也,腎經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在此方中主要用之以配合地黃而補腎。
大棗,古稱美棗、良棗,因加工方法不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藥以紅棗為主,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為佳。大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出產,主產于河北、河南、山東、四川、貴州等省,其中河南出產的大棗,以靈寶、新鄭的品種為優,具有個大、肉厚、核小的特點。山東也是我國著名的產棗區,山東樂陵的金絲棗、核小、肉細、皮薄,素有“棗王”之稱;聊成、茌平的圓鈴棗也是棗之良種,尤其是在茌平出產的經加工制做的烏棗,又稱熏棗,更是暢銷國內外,被譽為“山東名產”。大棗味甘性溫,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和營衛藥使用。古人認為大棗不僅有補益之功,而且有延年益壽作用。如《神農本草經》說:大棗“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民間諺語也有“日食三棗,肥健不老”之說。《北夢瑣言》曾記載:“河東永樂縣出棗,世傳得棗無核者食可度世,里有蘇氏女獲而食之,不食五谷,年五十嫁,顏如處子。”大棗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棗肉中除含有糖分、蛋白質、脂肪之外,還含有維生素A和P、抗壞血酸、核黃素、煙酸、胡蘿卜素,以及多種有益于人體的礦物質。據分析,鮮棗的含糖量達20%-36%,干棗高達60%-80%,比甘蔗、甜菜的含糖量還高。棗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水果中也名列前茅,比蘋果、桃子高一百倍左右,比橘子高七至十倍,維生素P的含量,也為百果之冠。英國醫學家在163名身體虛弱的人中作過一次試驗,結果是連續吃大棗的人,恢復健康的速度比單服各種維生素的人快三倍以上。因此,棗被譽為“維生素丸”。還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用大煎劑灌喂小鼠,三周后,其體重明顯地比沒喂者增加,在游泳實驗中,其游泳時間也明顯延長。這表明大棗有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的功能。動物實驗還證明,大棗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大棗的這些功能和所含某些成分對抗衰防老肯定是會有作用的。
生地黃為本方主藥,其劑量約為方中各助陽藥總量的45倍,所以本方藥重在滋腎強精,兼能助陽、益氣養血,適宜中老年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者服用。因方中地黃味厚膩胃,所以脾胃虛弱者應當慎用。
[附方] 草靈丹
明·朱橚等人編寫的《普濟方》亦有“草靈丹”,方為“川烏一兩,甘草三兩,人參、白豆蔻各一兩,蒼術二兩,白術一兩,破故紙一兩,茴香(鹽炒)三兩,柏子仁(另研)一兩,茯苓一兩,熟地黃一兩,沉香半兩,川椒(凈)四兩,枸杞子三兩。右為細末,酒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一丸。人覺虛弱,陽事不舉,面色不明,小便頻數,飲食不思,宜用好鹿茸五錢,多者用一兩,去皮切作,再以干山藥為末,生薄絹裹鹿茸,用好官酒一瓶,浸七日后開瓶,飲酒三盞,酒盡再將酒一瓶浸,吃了卻將鹿茸焙干,留為再浸。”
[按語]
此二方藥雖不同,但功效相近,均為溫腎壯陽、滋腎強陰之劑。所不同者是后方補脾益氣功效尤佳,前者則乏此種功效。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