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云母丸
欄目分類:療法 發布日期:2019-01-26 瀏覽次數:次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正方
云母粉、煉石鐘乳、白石英、肉蓯蓉、石膏、天門冬(去心)、人參、續斷、菖蒲、菌桂、澤瀉、秦艽、紫芝、五加皮、鹿茸、地膚子、薯蕷、石斛、炙杜仲、桑寄生、細辛、干地黃、荊花、柏葉、赤箭、酸棗仁、五味子、牛膝、菊花、遠志(去心)、萆薢、茜根、巴戟天、赤石脂、地黃花、枸杞子、桑螵蛸、庵蕳子、茯苓、天雄(炮去皮)、山茱萸、白術、菟絲子、松實、黃芪、麥門冬(去心)、柏子仁、薺子、冬瓜子、蛇床子、決明子、菥蓂子、車前子。
右五十三味,皆用真新好者,并等分,隨人多少,搗,下細篩,煉白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十丸,可至二十丸,日三。藥無所忌,當勤相續,不得廢缺,百日滿愈疾。久服延年益壽,身體輕強,耳目聰明,流通營衛,補養五臟,調和六腑,顏色充壯,不知衰老。
[按語]
方中人參大補元氣;黃芪補中益氣;天門冬、干地黃、枸杞子、山茱萸滋補肝腎,填精益髓;麥門冬、石斛養陰生津;續斷、桑寄生、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鹿茸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肉蓯蓉、蛇床子、巴戟天、菟絲子溫腎助陽;云母溫腎納氣,墜痰收澀;白石英溫補肺腎,安神鎮驚;石鐘乳溫肺氣,壯元陽;桑螵蛸補益腎氣,固精縮尿;五味子補肺納腎,養心安神;薯蕷健腎補肺,益腎固精;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健脾利濕,安神益智;遠志安神益智;柏子仁養心安神;酸棗仁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石菖蒲芳香開竅,理氣和中,安神益智;松實潤肺清心,止嗽滑腸;菊花、決明子清肝明目;澤瀉、車前子、地膚子利小便,清濕熱;秦艽、五加皮、萆薢祛風勝濕;柏葉、茜草清熱涼血;石膏解肌清熱,除煩止渴;冬瓜子化痰利水;菌桂、天雄、細辛溫陽散寒;赤石脂收澀精氣。
紫芝即靈芝草、簡稱芝,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的全草,是眾所周知的延年益壽藥。《神農本草經》稱其能“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荊花即紫荊花,為豆科植物落葉喬木或大灌木紫荊的花。入藥者多用其樹皮,稱紫荊皮,木部、花、果實亦均可入藥!度杖A子本草》稱紫荊花“通小腸”!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謂之“清熱涼血,去風解毒!薄督K藥材志》則說紫荊花“治風濕筋骨痛!边@里可能主要是取其祛風勝濕之功。
赤箭即天麻,又名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鬼督郵、離母、合離草等,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的根,功能平肝熄風,定驚止眩。
地黃花,《圖經本草》謂其“功同地黃”;《本草綱目》稱它“治腎虛、腰脊痛”。
庵蕳子為菊科植物庵蕳的果實,味苦辛性溫,《神農本草經》稱其“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痛。久服輕身,延年不老!蹦壳芭R床上主要作為行瘀散結藥使用。
薺子即薺菜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的種子,功能祛風明目。
菥蓂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種子,《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久服輕身不老!
本方的藥味雖多,但多而不雜,既能調補五臟,又能祛散風寒濕熱痰瘀諸邪;既能滋陰,又能助陽;是陰陽雙補、扶正祛邪、不涼不燥、藥性平和的方劑。
方中人參、黃芪、白術、靈芝、五味子、五加皮、鹿茸、茯苓等已被藥理研究證實確有滋補強壯作用,并能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人參、鹿茸、黃芪、蛇床子、肉蓯蓉、五加皮、續斷則可促進人體的性腺機能;天門冬、地黃、枸杞子、薯蕷、山茱萸、菟絲子、巴戟天也都是中藥中著名的滋補強壯藥;云母、石鐘乳、白石英、赤石脂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對延緩衰老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
方中杜仲、天麻、菊花、澤瀉、決明子、山茱萸等能降血壓;澤瀉、決明子、枸杞子等可降血脂;薺菜子含有維生素P樣物質,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并可降血壓;菖蒲、遠志、車前子、靈芝等能鎮咳祛痰,可以防治老年人的肺部常見疾病。從藥物組成來看,本方藥確有抗衰防老作用,可以作為中老年人常服的保健藥物。雖然本方陰陽兼補,但方中有不少溫熱之品,所以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