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粥
欄目分類:療法 發布日期:2018-12-24 瀏覽次數:次
宋·婁居中《食治通說》正方
雀兒五只如常治,粟米一合,蔥白三莖。先炒雀熟,入酒一合,煮少時,入水二盞下,蔥米作粥食。補益老人。治老人臟腑虛損羸疲、陽氣乏弱。
[按語]
麻雀又名雀、家雀、瓦雀、賓雀、麻禾雀、樹麻雀、嘉賓等,為文鳥科動物麻雀,多棲于人類活動的地方,分布幾遍平原和丘陵地帶。雀肉、雀頭血、雀腦髓、雀卵均可入藥。麻雀肉入藥,以每年陰歷十月以后、正月之前即冬三月時期捕捉者最佳。雀肉味甘性溫,入足少陰腎經,《本草拾遺》稱“冬三月食之,起陽道,令人有子。”《食療本草》亦說:“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續五臟不足氣,助陰道,益精髓。”《日華子本草》說它“壯陽益氣,暖腰膝,縮小便。治血崩帶下。”《名醫別錄》尚記載說:“妊婦食雀肉飲酒,令子多淫。”說明麻雀肉興陽之功是很好的。所謂“起陽道”,用現代的話來說即增強性機能。宋·《圖經本草》載有“驛馬丸”,方為“取雀肉和蛇床子熬膏,和藥丸服”,云:“補下有效”,并謂“驛馬丸”之方出自唐代,唐玄宗曾經常服用,很有效驗。從雀肉與蛇床子的功能來看,“驛馬丸”對治療性機能低下是應當有效的。雀肉,目前在臨床上主要作為溫腎壯陽、益精暖腰藥使用。
粟米,即小米,又名秈粟、燦粟,谷子、粟谷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粟的種仁,味甘咸性冷,《本草求真》謂其“專入腎,兼入脾、胃”。《名醫別錄》稱其“主養腎氣,去胃脾中熱,益氣。”《滇南本草》說它“主滋陰,養腎氣,健脾胃,暖中。”《本草綱目》記載說:“粟之味咸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又謂“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據藥物化學分析,粟米含有脂肪、蛋白質、淀粉、還原糖等多種營養物質,確有補益人體的作用。
蔥白,方中用之以通陽氣,意在加強雀肉、粟米的補腎助陽功能。在方中酒,味甘苦辛,性溫,不僅能助腎興陽,而且可通血脈,去寒氣,行藥勢。本方配以少量的酒,其助腎興陽作用會更強。
本方藥的主要功能是助腎興陽,適宜中老年人腎陽虛衰、陽事痿弱或陽痿不舉者服用,也可用以治療青壯年人的性機能低下;陰虛火旺或陽熱內盛者應當忌服。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