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山(十七)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6-08-15 瀏覽次數:次
由于日寇在茅山到處受到打擊,所以他們認為茅山道士都通新四軍,欲將其斬盡殺絕。隱沒于山林中的“三宮五觀”都是新四軍立足與宿營基地,必須要統統燒光。“元符萬寧宮” 也在這一天遭到了毀滅性的重創。當時元符宮、勉齋道院有五名成年道士,兩名十二三歲的小道童。日寇示意嚴光明、蘇先俊、眭先鳳、倪覺仁、陳道純五名成年道士都到樓上去,并跟上了五名端著裝了刺刀的三八大蓋步槍的日本兵。上樓后,日本兵喝令他們排成一排,接著端起槍就向五個手無寸鐵的出家人直刺過去,五個道士便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緊接著,熊熊火焰在勉齋道院的上空騰起……
與此同時,日寇用同樣殘酷的手段殺害了元符宮西齋道院的道士蔣龍保。西齋道院居士黎洪春 (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黎遇航的父親) 躲避不及,被日本兵抓住強迫帶路,但日寇嫌他行動遲緩并帶錯路徑、故意戲弄“大日本皇軍”,于是將他槍殺在華陽洞旁的山坡上。“元符宮”的眭先鳳、耿云清、陶念忠、湯念義,還有兩個小道童,他們都是死里逃生,幸免遇難的幸存者。
這其中眭先鳳老道長的經歷即是一例。他當五個日本兵端著滴血的刺刀走下樓梯后,卻頑強地從血泊中掙扎著爬起來。雖然他身挨九刀,卻幸好沒有被真正刺中要害。當時樓下已點燃起大火,日寇自以為借此可焚尸滅跡了。血淋淋的眭先鳳道長,由樓上的壁門艱難地爬進另一棟樓的宿舍中。眭道長當時擔任“元符宮、勉齋道院”的經濟保管,因此他所住房間門窗都有防土匪的特殊設置。這些土設施,這時竟幫了他的大忙,他沿著架設窗上的竹橋——一根毛竹,滑到了“元符宮”的墻外,神奇地活了下來。 1987 年 9 月,這位五六歲就從道的老道長,享壽八十四歲,在“元符宮”羽化。
看著遭到日寇殘酷洗劫的“三宮五觀”,從屠場逃出的陶念忠和湯念義脫下道袍穿上了軍裝,跟隨新四軍將士們浴血奮戰。有一次,前線的新四軍部隊在茅山“乾元觀”附近與日寇接上了火,當時后方設在句容境內的唐家邊。由于日寇的兵較多,新四軍傷亡大,壓力重。湯念義積極請戰,也就在這次戰斗中,湯念義不幸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陶念忠則多次負傷……
被日寇洗劫過的“三宮五觀”,一片狼藉。觀里,數尊掉了腦袋、缺了胳膊的神像,歪斜一隅,怪誕而詭異。到處是燒焦了的經幡,散發出刺鼻的味道。一陣雨點突然來了,雨聲擊落了觀外老樹上最后幾片葉子。老樹,伸出光禿禿的枝丫,擁抱悲涼。坡上,濕漉漉的黃花在風雨中搖擺,風打著轉,呼呼地喊著誰。無人應答的山,只有凋零的黃花“噗噗”地回應。
空氣在沉默中顫抖。
冬天提前抵達了。雪花覆蓋了滿地堆積的黃花,它以老天的名義,給這片飽受風霜的廢墟取暖,宮觀的殘垣斷壁,被積雪覆蓋著,白得眩目,綠苔和雜草在雪水里,潮濕腐爛。山風狂起,刮得幾顆小樹搖搖欲倒。老樹始終昂著頭,不管災難來臨與否,總是扎根泥土深處,以守護者的姿勢,與破敗的宮觀在一起,它用生命形成一種力量,抵擋山野里的狂風暴雨,使得自己在無情的歲月里依舊成活、生長。(未完待續)
作者單位:句容市道教協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