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山(七)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6-08-15 瀏覽次數:次
茅山林深木秀。很多山頭宮觀像郁岡峰、柏枝壟、白李溪、桃花崦、松風閣等都是以植物來命名的。乾元觀里的松風閣,四處遍植青松,蔚然成林。相傳是陶弘景當年撫琴聽松濤之所。而茅山松林分布最廣,自古就有“一片松林又一宮”的詩句。
觀外的山坡上,是成片成片盛開的黃花,赤日當空,樹蔭合地,黃花開得燦爛蓬勃,而每到黃昏時分,流云如碎,殘陽如血,黃花落葉搖曳著寫不盡的詩意。當然,陳毅最終把革命根據地設立在這里的原因,除了喜歡茅山山高草深這個天然的屏障外,除了欣賞觀內青松、觀外黃花外,乾元觀中的住持惠心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陳毅對惠道長非常敬重,常抽空與他對弈、品茶,相談甚歡。看上去這是兩個互不搭界的人,無論是政治立場,還是人生態度。一個是茅山革命根據地的高級指揮官,叱咤則風云的領軍人物,一棵巍然挺拔的青松;一個是隱居山中修行,希圖跳出“三界”、不在“五行”的羽士玄客,一只悠然的閑云野鶴。然而,這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卻因為抗日,因為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因為他們內心那份高漲的民族正氣走到了一起。
當時,日寇在茅山不斷地“掃蕩”,他們對新四軍實行嚴密封鎖,地下黨的藥品供應時常被卡斷,治療新四軍傷病員成了難題。陳毅得知茅山的惠心白道長不但文才和武略俱佳,還識得山中草藥,研究中醫藥術,決定上山請他相助。但陳毅兩次去觀中拜訪都撲了個空。在那個時局動蕩的年代,惠道長不知道陳毅的來頭與用意,自然不敢貿然接見。就在陳毅三訪乾元觀時,惠道長派一個小道士遞給陳毅一張紙條兒,上面寫道:鴉啼鵲鳴,并立枝頭報禍福。
接到紙條的陳毅,當下就明白這個老道長絕非等閑之輩。雖然身在深山,卻有著和自己一樣的愛國之情。惠道長洞悉國家大事,是非分明,把國民黨比作“鴉”,將共產黨比作“鵲”,愛憎之心躍然紙上。于是,陳毅拿來紙筆,揮毫寫出了下聯:燕來雁去,相逢路上傳春秋。 惠心白打開觀門,看到一位長得敦厚結實的軍人朝他行軍禮,不由得心里一震:此人臉龐豐潤,生氣勃勃,一看就是不同凡響。早就聽說陳毅還是名儒將,詩詞棋藝,樣樣精通,今朝倒要好好會會。當即,令道童在宰相堂擺上象棋。
陳毅心中有事,對拉開的棋局心不在焉。聯想到自己來乾元觀的幾次往返,心有所感,隨口說道:三顧道觀,三拜三仙山心動。惠道長一聽,立即吟出下聯:四用雄文,四仰四軍事理明。惠道長與陳毅對弈。惠道長接連吃掉陳毅的棋子,眼見棋局已定,陳毅突然問道:“道長,當初發明象棋之時,何以只準雙方將士陣亡,而不準我們受傷治愈,重返戰場?我現在正所謂:棋盤對戰,無殘則亡,敗勢無挽回!”惠道長一時沒有聽清,陳毅笑著解釋道:“辦法也有:神州交真,有傷即治,勝局有指望!”惠道長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請我為新四軍醫治傷員啊!”
惠道長對陳毅一見如故,當晚就在乾元觀備下素齋,討論到大敵當前的天下局勢,惠道長長嘆了一口氣道:“愛教就要愛國。在國難當頭的危急關頭,妥協、忍讓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如果國將不國了,道統怎么可能衍續,道教徒還談什么信仰了!”說罷,國難家愁涌上心頭,一時老淚縱橫。陳毅聽了惠道長這番發自內心的感慨,激動地站起身來,再次對惠道長拱手道:“說得太好了。戰爭還沒有結束,我們為了民族的自由,更是為了美好的家!”惠道長起身抱拳還禮,低眉頌唱:“福生無量天尊——。”此刻,月亮高掛天空,銀色的清輝灑了他們一身,連同高高低低的宮觀、青松,勾勒出一幅意境深遠的剪影圖。
從此,乾元觀作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總醫院。山深林密的“三宮五觀”成了大部隊活動的秘密聚點。(未完待續)
作者單位:句容市道教協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