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山(三)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6-08-15 瀏覽次數:次
1938年6月28日,日軍放火燒毀白云觀靈官殿、經懺樓、北樓等20多間廟宇。 9月1日傍晚,日軍第一次進犯茅山的元符萬寧宮先燒三清殿和西齋道院等樓房,殺死黎洪春和沿途抓來的民夫。10月6日下午,日軍侵入乾元觀,火燒松風閣、宰相堂,殺死惠心白、陳容富、趙容山等12名道眾,連5個打柴人也沒放過。隔了兩日,他們上午又闖入印宮,殺死道士蘇先俊、嚴先明、倪覺仁、陳道純等6人,眭先鳳被刺成重傷,躺在地上裝死,僥幸逃生。下午,日寇又趕到二、三茅峰,一把大火燒毀了仁佑觀、德佑觀,玉晨觀和白云觀也未能幸免,蜿蜒的山巒就像一條火龍,痛苦地扭曲、掙扎……
茅山山脈曲折又林深草高,是適合人隱匿藏身之所,窮兇極惡的日寇堅決不放過茅山,他們把茅山道士當成新四軍,準備斬盡殺絕。當他們趕到茅山頂宮,用機槍逼著30多名道士集中到山門,讓他們一字排開,準備掃射時,突然聽到新四軍救援隊伍的槍響,日寇沒來及開槍,倉惶逃竄。此后,他們對根據地一次又一次地掃蕩,都被新四軍粉碎了。
1939年1月開始,乾坤扭轉了。
新四軍主動出擊,英勇地打擊日寇,先后取得了官陡門、東灣、延陵、云臺山、湯山、龍都、陳巷、賀甲等戰斗的勝利,開辟了許多新的游擊基地,使茅山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
如同曇花的盛開,短暫的勝利之后,更大的災難又降臨了。
1940年10月到1941年4月期間,日、偽軍采用駐扎“掃蕩”大規模進攻根據地,新構筑點一下多了30個,兩個月里就發生了50多場戰斗。日寇連續7次召開清鄉委員會實行軍事封鎖,構筑了從鎮江江邊沿鎮寶公路兩側,西旸、直溪橋、白塔、滆湖、漕橋到太湖沿岸200多公里長的竹籬笆封鎖線。一方面進行政治偽化、經濟掠奪、思想奴化,一方面對革命根據地搞偷襲、暗殺活動。
一時間,茅山新四軍獨立營一支隊營長兼溧水縣長許維新被暗殺,茅山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句容縣長巫恒通遭襲擊被捕,槍林彈雨使林蔥木秀的茅山成了血染沙場的戰場,奔涌的鮮血浸透了山間的一草一木,狂風在逶迤的山脈上怒吼,仿佛是在憑吊一代精英,又像是在為這些不屈的靈魂嗚咽。淅淅瀝瀝的細雨,如同天空連綿不斷的淚水,流淌出一股堅貞的力量,祭奠著先輩們的英魂。
整整下了兩天的雨。
雨水洗刷下的茅山清新又干凈,綠得發亮樹木,與灰暗的天空形成一個封閉、安靜又遼闊的世界。這個世界里,藏著一部中華民族的血淚史。歷史的典藏不是流水的聲音,不是凝固的物像,它是一枚火種,隔著十萬八千里,從時代的深處燭照過來。它更像這座青山,懷惴著信仰,巍峨而厚重。(未完待續)
作者單位:句容市道教協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