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桂花香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7-12 瀏覽次數:次
在山間散步,總會相遇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它們大都被雨水清洗復又被太陽烘烤過,散發出植物特有的氣息。這種氣息從根部泛出,揉著雨水、陽光和泥土的味道,清新又醇綿。這使整天對著電腦和白色墻壁的我,多少有些雀躍,越發慶幸自己在碌碌紅塵中有一塊清靜地,與大山深處的有情生命邂逅、相知,在更替的四季中體味瞬間的美好。
山里的桂花樹很多。除了生長在宮觀門口與白果樹、菩提樹比鄰而居的金桂以外,大山的褶皺里到處都是桂樹們青碧的身影。九霄萬福宮是茅山的頂宮,頂宮的桂樹自古就有“吉祥如意”的向征,是進香祈福者心中的“神樹”。白露的節氣一過,大片大片的桂香自頂宮開始漫延,一直繚繚繞繞到山下,那個時節,無論是上山或是下山的人渾身都是香飄飄的。
生長在崇禧萬壽宮的四季桂不像頂宮周邊的金桂那么有姿態,這里的桂花樹成群地種植,和櫻花林、桃花林錯落成景。每次走在楚王澗的木棧道上,我都會對山坡上的桂樹多看幾眼,好像是我親手種植了這些樹。桂樹躥得很快,花開得也勤,小小的身子羞怯地藏在碧綠叢中,一粒一粒的米白不事張揚卻又開得燦爛蓬勃,如同置身愛情里的人有了思念卻不出聲,愣將心弦彈得紛紛響響。
山坡的對面有湖,最早的時候,它叫東進水庫。水上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飛檐,翹壁,長長的木走廊,汛水期的時候水面突漲,讓走在長廊的人陡然生出寒意。岸上的蘆葦在秋光里漸趨枯萎老去,桂花林在風中嘩啦啦的響,隔著水面,將香味傳的老遠。過些時日,我就去探望桂花林,總能看見幾個男人在離湖岸不遠的船上,把剛剛捕撈到的垃圾裝進桶里。陽光在水面潑灑著細碎的光暈,將他們的身影倒映的波光粼粼,有種別樣的柔美。
湖邊曾經一度荒蕪,是鷗鷺遠翔、葦絮翩飛的濕地,如今矗立著鋼架結構與傳統宗教風格融合的建筑群,正在恢復重建中的崇禧萬壽宮規模宏大,除了大殿以外,還有供信眾誦經觀法聽道的書畫館、知道堂、授箓院,展示著福地的道教知識以及仙境的養生、養壽的文化。歷史上,崇禧萬壽宮就以“修道、養生”為主,南朝時建“曲林館”,以及后來陶弘景的“華陽下館”,到了宋代敕改為“崇禧祠”,最后被賜名“崇禧萬壽宮”,歷代高道都在這里修真傳教。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建東進水庫,舊的宮址全部淹沒,山里的百姓見遺址上那些殘破的紅色墻壁便稱其為“紅廟”。
通向紅廟的楚王澗景區綠化非常好,干枯的秋草被除草機修理得平平整整,沿途種著矮小的桂花樹,檸檬一樣的黃花,星星點點的點綴在葉間,散發出清可滌塵,濃亦透遠的芳香。楚王澗的溪流承接的是山頂的泉水,山泉自頂宮而下一路歡暢,時而拐個彎擴漲成小小的荷塘,時而繞個道聚成清淺的小河,最終叮叮咚咚匯入湖中。沿著這條小溪散步去,詩意頓生,岸芷汀蘭,郁郁桂香,當一回夢蝶的莊周,蝶在這里翩翩起舞,夢在這里延伸……
緊挨著崇禧萬壽宮的院落是道教協會的辦公區。一座三層小樓的四合院里,一株經年的桂花樹在天井里散發著幽幽的香息,眷顧著每一層樓的每一個人。到了夜晚,萬籟都靜了下來,月色如水漫漶,馥郁的清香便從桂樹之間悠然溢出,深深地沁人心脾。風駐塵香桂花落。隨手撿起一把,泡一杯香茗應應景,看小小的花朵在沸水中緩緩浮動,釋放它最后的芳香。仿佛紛繁的世事都恍惚起來,靈魂漸漸安靜,心素如簡。
山中的桂花清香高雅,與世無爭,如同“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沒有奪人的美艷,卻優雅、脫俗,自有一種高貴的氣質和深厚的內涵。“暗淡輕黃體性柔,性疏跡遠只留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山中最美的光景,莫過于遍地桂花香。天光青青,紅塵遙遙,折一枝桂香,秋在彼岸,分在此岸,從此,煙雨綿綿,不問歸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