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武當周回八百余里
武當景點2018-08-05
我們現在常說的大武當其實僅僅是指位于東經11057--11014,北緯3232--3233的武當山風景區。這里所說的大武當是廣義的,是指東連襄樊、南依神農架、西靠秦嶺余脈、北臨丹江水庫的整個武當山系,自西北向東南走向,包括整個十堰市鄖縣、鄖西、竹山、竹溪、房縣、張灣、茅箭、丹江這五縣二區一市的廣大地區。明代以后修撰的《大岳太和山志》皆稱武當山周回八百余里,宋代的《均州圖經序》和《輿地紀勝》說:其山武當,其浸滄浪。東…
-
探尋“仙山武當”由來
武當景點2018-08-02
武當山有多種名稱。據史料記載,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參上山、謝羅山、仙室山等。關于武當一詞之意在上古時代,有當字而無擋字,那時的擋字的意義由當字表示。以事名山,故為武當山。但有部分學者認為:武當進音巫丹與武擔,也許是與稟君之先,出自巫載的巫山、丹水等古族名、地名有歷史遷播的關聯,出自清朝乾隆年十年(公元1745年)王概著《大岳太和圖考》中提到紀武當者,謂惟真武之神是以當之。 夫山之奉元武者多矣,此何獨武當名?以書中所提到的神…
-
凈樂宮:煩惱與極樂
武當景點2018-08-02
凈樂宮修建在山門外正代表著山外的世界,即我們生活的世界,本來是清凈、安樂的人間樂土。 我們來到這個人世上,從眼睛睜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打量這個世界。我們所看見的景象,始終只是我們的心靈所照見的景象。每個人都對世界、宇宙有一個反映,而這一反映是建立在自己的念頭之上的,當我們高興的時候,看人看物無不美滿,當我們失意的時候,人、物又都充滿缺陷。 我們衡量人、事、物的尺度,其實是自己心中早有的成見。我們只有時時刻刻去反省自…
-
真武出生地紫云亭-凈樂宮景區
武當景點2018-08-02
紫云亭為重檐八角亭,系大木結構。通高10.4米,建在0.6米高的青石臺階上。 紫云亭的由來傳說是真武大帝的母親善勝皇后懷胎十四個月,到次年三月初三,在紫云亭游玩,忽然感到肚子疼起來,同時天地猛一亮,皇后左協便裂開一個大口子,從里邊跳出個又白又胖的娃娃,那娃娃落地就懂人事,先親親熱熱喊了一聲爹,又親親熱熱喊了一聲娘。頓時引來了龍飛鳳舞,百花盛開,山歡水笑。這個娃娃就是真武大帝。在整個武當建筑體系中,作為真武降生之地的紫云亭是…
-
凈樂宮的正門-凈樂宮景區
武當景點2018-08-02
凈樂宮的正門,俗稱山門。門開是三孔,歇山式建筑。山門兩側是琉璃八字墻,墻中飾橢圓形琉璃雙鳳和牡丹。 山 門 …
-
圣父圣母殿-凈樂宮景區
武當景點2018-08-02
疊檐歇山式大木結構建筑,面闊五間為22.2米,進深三間為13.2米,高15.13米。殿內主要供奉真武大帝的圣父圣母。 圣父圣母殿 …
-
百里武當均州八景-凈樂宮景區
武當景點2018-08-02
原古均州八景分別坐落在均州城方圓百公里范圍內,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詞歌賦。1958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庫,部分景觀被水淹沒,尚存的已是殘垣斷壁。為了弘揚祖國悠遠的歷史文化,如今將在凈樂宮景區周邊重現昔日的均州八景。 蓮池落雁 該景點位于凈樂湖南岸,利用現有岸邊魚塘,種植荷花,沿荷花池東、南、西三面建筑樓、亭、閣三組建筑、用回廊相連接,形成三面環抱狀,北面為開闊湖面與凈樂宮遙相對望。東西高臺上建聽雁聲樓,中…
-
武當第一門玄岳門
武當景點2018-08-02
玄岳門,上依層巒疊嶂的武當山,下臨煙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庫,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玄岳門,是治世玄岳石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筑。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敕建,高12米,寬12.36米,石鑿卯榫而成。正中坊額上刻著嘉靖皇帝朱厚賜額治世玄岳四個大字,筆勢雋永剛?F湟饉際怯夢淶鋇瀾碳辦敕畹惱嫖瀋窶粗衛硤煜隆U夥從沉思尉富實鄱暈淶鄙健⒄嫖瀋竇叩惱紋笸彩塹筆蔽淶鄙較院盞匚壞謀曛盡J品皇槍げ坑沂湯陜澆芫牟呋擅釕杓…
-
元和觀:道教監獄-玄岳門景區
武當景點2018-08-02
元和觀,位于玉虛宮東2.5公里的玉皇閣下、316國道旁,是武當山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觀。其全稱元和遷校府,因真武神在天界領元和遷校府事,故名。 在明朝時,皇室為加強對武當道眾的管理,嚴飭道規,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十一年(1413)曾下圣旨:大岳太和山各宮觀有修煉之士,怡神保真,抱一守素,外遠身形一應往來浮浪之人,并不許生事喧聒,擾其靜功,妨其辦道。違者治以重罪,若道士不務本教,生事害群,傷壞祖風者,輕則即時譴責,逐出下山;重則具奏來…
-
拜謁仙人:遇真宮-玄岳門景區
武當景點2018-08-02
遇真宮,在316國道旁,距玉虛宮約4公里。面對九龍山,背依鳳凰山,左為望仙臺,右為黑虎洞,群山環抱,溪澗前繞,景色宜人,是一處龍鳳嬉戲的寶地,被譽為仙室靈境。相傳,武當武術集大成者張三豐結庵于此,故又名會仙館。 張三豐,武當山著名道士,是道教史和武術史上的一個神秘莫測的人物。張三豐,字玄玄,豐姿魁偉,龜形鶴背,大耳目圓,須髯如戟,他不修邊幅,不論寒暑,只穿一衲一蓑,破衣爛衫,人稱張邋遢。他讀書過目不忘,通曉天文地理,才華…